我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資源優勢,為食用菌生產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多年來,我市將食用菌產業作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保障城鄉居民的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手段、促進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途徑,推進食用菌產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我市食用菌產量從2007年的13.1萬噸增加到去年的72萬噸,在打造中國北方最大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發展設施農業,實現標準化生產。在有著“中國食用菌之鄉”之稱的平泉縣,隨處可見的是散發著菇香的食用菌大棚以及由諸多菌棚組成的食用菌生產園區,在園區內,裝袋機、滅菌鍋爐、保鮮冷庫等設施一應俱全。該縣食用菌研究會的負責人梁希才介紹:“目前,通過發展設施農業,食用菌產業破解受溫度、氣候影響的瓶頸,在承德實現了周年生產,基本實現了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發展。”
據了解,全市目前擁有平泉縣、承德縣、興隆縣、寬城等4個食用菌生產重點縣,以香菇、滑子菇為主要品種,從事食用菌產銷的龍頭企業近56家,年出口2.5萬噸,創匯2000萬美元。經過多年的科研攻關,先后制訂了《滑子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等17項地方標準,并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推廣普及率達到85%。在產品加工上,先后開發出了保鮮、鹽漬、烘干、罐頭、速凍、即食軟包裝等8大系列50多種產品。其中,“平泉香菇”、“平泉滑子菇”被國家農業部評為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產品,“森源”、“潤隆”、“三棵樹”等產品品牌獲得了省級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國內大中型城市。
培育新興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食用菌產業本身就是以農業廢棄料為生產原料的產業,為了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市下足了功夫。大力開展綠化造林工程,大面積種植食用菌原料林——刺槐林,其中,僅平泉縣已培育刺槐食用菌原料林64萬畝,按3年輪換平茬一次,可加工鋸木屑20多萬噸,生產食用菌培養基2億盤(袋)。而生產完的食用菌廢棄物,不僅可以加工成飼料、生產生物質燃料,還可以生產肥料用以還田還林。目前,食用菌產業在我市基本形成了“刺槐林——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廢棄物——蛋白飼料——畜禽養殖——畜禽糞便——沼氣池——沼渣、沼液——還田做肥料”的閉合式循環的“綠色產業鏈”。我市還將產業與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相結合,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今后,我市將進一步加快食用菌產業化建設項目,建立起集菌種、菌棒、菌菇的生產、加工、物流于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實現由區域性特色產業向全市優勢主導產業的新跨越,成為中國北方知名的食用菌產業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