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走進山丹縣城北萬畝寒旱區,只見由福建客商投資10億元建設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已投產的愛爾蘭菇棚展現在眼前,一派現代化龍頭企業氣象。據該公司董事長黃加發介紹,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投資10億元,努力把山丹打造成西北最大的食用菌研發培育、示范種植、工廠化栽培、進出口貿易等項目生產、研發基地。這是該縣大力推動現代設施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干旱缺水是制約山丹農業發展的根本因素。為此,該縣把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作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以寒旱區節水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園、山丹觀光農業示范園和9個農民創業園為引領,通過政策推動,示范帶動,龍頭牽動,科技促動等措施,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該縣與河西學院合作建設食用菌研究推廣中心,引進福建閩農公司合作建設投資10億元建設的中國西部食用菌產業基地。引領帶動全縣新建鋼架大棚1370畝(其中新建葡萄鋼架大棚420畝,以馬鈴薯繁種為主的鋼架網棚950畝);建設雙孢菇種植基地10100畝;全縣流轉土地19.5萬畝,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戶855戶,流轉千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戶達到46戶;建成規模化設施養殖小區(場)47個;引資建成金山麥芽、芋興粉業、綠豐蔬菜等1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累計建成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35個,市級示范合作社10個,省級示范合作社8個;落實貼息貸款資金5100萬元,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地融資擔保支持;全縣“三品一標”種植面積38萬畝,畜產品合格率保持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