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廠化生產基地投產、龍頭企業開建、先進栽培和管理技術應用,我市食用菌產業正在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產業化發展,成為一項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興富民產業。據市農業部門統計,今年全市新發展食用菌種植基地3萬平方米,生產面積達到16.2萬平方米,年產量產值同比實現翻番,達5000余噸、5000萬元以上。
食用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食品,日益受到消費者青睞。為了推進本地食用菌種植業健康發展,加快農民增收,我市今年把栽培食用菌作為設施蔬菜產業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多次組織市、縣區相關技術員、食用菌生產基地負責人集中座談培訓,并到昔陽、西安等地的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考察,學習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和銷售加工等方面的經驗。
在政策引導和相關部門幫助下,許多農戶、蔬菜基地和合作社、村集體、企業等抓住市場商機,利用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制作菌料,栽培平菇、香菇、黑木耳、杏鮑菇、雙孢菇等食用菌,既豐富了市民菜籃子,又鼓起了農民錢袋子,還實現了秸稈等農業廢棄資源轉化利用。
集約化、規模化是目前我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今年上半年,郊區平坦鎮大村村年產杏鮑菇400噸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建成投產,填補了我市食用菌標準化、工廠化生產領域的空白。該村投產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占地30畝,完成投資500萬元,建設有菌種室、研發室、菌種制作車間、凈化車間、出菇房等,引進了食用菌品種杏鮑菇工廠化生產技術,通過模擬生態環境、智能化控制、自動化機械作業等,克服了自然環境對生產的影響,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立體化栽培杏鮑菇。
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我市積極發展食用菌規模生產基地,培育龍頭生產加工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通過招商引資,盂縣西煙鎮南社村今年與山西中地泰來煤炭運銷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康泰來生態農業產業園。該項目計劃總投資5.88億元,占地1.8萬畝,在5年內分3期建設工廠化食用菌種植和深加工區等六大區域。待達產達效后,年可工廠化生產鮮品食用菌6000噸、深加工食用菌食品1000噸,僅食用菌一項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
據市蔬菜中心主任王英利介紹,食用菌栽培見效快、效益高,可利用廢棄廠房、閑置民居、林下空地等搞生產,實現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加之勞動強度較小,農村婦女、老人等均可以從事生產。下一步,我市將繼續以市場為導向,以基地為重點,以加工企業為龍頭,加快食用菌產業集約化、工廠化、規模化、組織化、品牌化的發展步伐,使之成為我市農民增收致富的高效優勢特色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