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傳俊認為:食用菌從業者必須掌握三門課程,即微生物學、遺傳學和生理學,微生物學即微生物基礎知識和實驗技巧,例如細菌、真菌、放線菌識別;培養基制備與滅菌;土壤中分離微生物與純化;菌種保藏等都與微生物學息息相關,遺傳學即了解菌種遺傳、變異、退化原因,菌種復壯、保藏方法,生理學即了解食用菌生長發育過程生理變化,為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科學地制定栽培技術措施,指導生產。
何傳俊指出:在平菇在栽培管理過程中,平菇的營養生長期時,料溫應控制在30℃左右,要考慮菌絲體自身呼吸作用產生熱量,料溫與環境溫度一般相差3度左右,避免高溫“燒菌”,正常情況下,10天左右菌絲長滿料面,25天左右長透培養料;在生殖生長期,菌絲滿袋時,移入大棚進行發菌后期管理,大棚溫20-25℃,濕度70%左右,為開袋準備,原基形成時,切忌直接向子實體噴水,可在地上或四周墻壁噴水,使棚內濕度達到90%左右,若棚內溫度超過25℃,溫度低,早晚通風,每天通風不少于2小時,畦栽平菇當子實體在原基形成時,要在畦上架起小拱棚,上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濕,保溫,并注意通風換氣;采收期管理需當菌蓋顏色由深變淺,下凹部有白色粉狀物,菌蓋邊緣開始上卷,孢子尚未大量散發時,即達七八成熟,為采收適期。采收完頭潮菇后,去掉老菌絲和殘留物,補水養菌。
與此同時,何傳俊就平菇栽培技術與現場栽培平菇的學員進行現場討論,為學員們解決在現實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員們在何老師的講解中找到了困惑自己許久的答案,對何傳俊的講授內容贊不絕口。
據悉,中國食用菌協會第十九期《菌類園藝工》職業資格培訓班為期5天,來自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53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本期培訓班由易菇網負責具體籌備組織工作,杭州華丹農產品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