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調整優化全市農業產業結構,東營市加快推進以工廠化高檔食用菌為重點的食用菌產業發展,高起點定位、高標準發展,全市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能力已達到35萬噸以上,成為山東省最大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
一是園區化工廠化生產。目前以大碼頭、花官、丁莊、鹽窩、牛莊、新戶等鄉鎮為核心的食用菌優勢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以榮豐、瑞豐、方華、正漢、森源、道香一品等公司為重點的工廠化高精珍稀菇生產產銷兩旺。
二是品牌培育。扶持壯大工藝先進、科技含量高、出口能力強的加工龍頭企業,培育了一批知名度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優產品,打響叫響了黃河口食用菌品牌。目前,我市生產的工廠化高檔食用菌產品,貨源穩定,質量好,銷售渠道暢通,直接進入超市或供給運銷商。金針菇、杏鮑菇等反季節高檔產品,直接進入國內各大城市超市、酒店、賓館等,為中高檔群體消費。其中,榮豐公司生產的“珍鮮美”牌食用菌成為全省首個通過有機產品認證的食用菌產品。
三是產業化經營。積極探索和推行“協會+企業+基地+農戶”、“協會+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重點建設高標準菌種、菌棒供應和產品回收企業,直接為農戶提供高質量的生產菌,實行統一原料供應、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質量、統一產品收購和加工,提升食用菌產業組織化程度。
四是科技支撐。科技護航,產業升級。以龍頭企業為依托,通過大力引進、推廣優質高效食用菌良種及技術,大力開發新型培養料及配方,促進了產品向高端精品發展。全市先后引進了雙孢菇、真姬菇(白玉菇、蟹味菇)、金針菇等10多個優良品種,反季節栽培技術大面積推廣,工廠化生產技術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對外合作不斷深化。先后與中國農科院、上海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食用菌開發中心、青島農業大學等院所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系,引進新成果和新技術,提高了食用菌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生產水平。開展“科技興菌”活動,培訓食用菌技術人員10000人次。
五是龍頭帶動。重點扶持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發展,提高生產能力和加工水平。目前全市已扶持發展30多家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同時重點抓好食用菌生產專業村、專業戶的培植,培育了一大批骨干農民,成為了食用菌生產的主力軍。
六是標準生產。面向市場,制定完善食用菌生產標準,全面推廣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實現標準化生產。加強食用菌投入品的檢驗檢測力度,實施無害化生產,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原標題:強化六項措施,推動我市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