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龍縣按照“園區化布局、標準化生產、滾動式發展”的思路,努力做大以草生菌為主體、木生菌為輔的食用菌產業。
該縣投資4000余萬元建設四個食用菌園區。馬過河食用菌園區依托馬龍縣凱悅菌業有限公司,投資1800萬元建成占地120畝的標準化生產車間80余間,企業從菌種培育到采收全部實行自動化、無害化、規范化生產,年種植食用菌315萬袋、產量980噸;納章食用菌種植園區320萬袋工廠化項目已完成,每天可產菇1噸左右;通泉、舊縣食用菌園區主要以茶樹菇、馬香1號、808、香菇等品種為主。建成馬過河食用菌交易市場、馬鳴野生菌交易市場2000平方米,年交易額達500萬元。
該縣加大對菌農的扶持力度,每年爭取項目3-5個。縣供銷社與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合作,組建馬龍中合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食用菌菌種研發、選育和生產,向各鄉鎮種菌企業、大戶提供優良菌種,降低菇農生產成本。在馬過河、納章、通泉、王家莊等食用菌生產重點鄉鎮組建6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菌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發揮專業合作社的優勢,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合作社通過每年組織種植大戶到外省進行考察及舉辦食用菌技術專題培訓班,不斷提高科學種植和管理水平,種植人工木生菌1382萬袋、草生菌220000平方米,鮮菇產量9965噸、初加工1000噸,可實現產值8040萬元,菌農人均增收1500元,提升“馬龍食用菌”品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