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科研成果要經過同行專家或政府部門組織的專業隊伍評價驗收,但在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看來,對其研究成果最有發言權的是當地農民。
黑龍江省黑木耳產量最高、品質最好,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最高、最好”背后凝聚著多少科技人員的汗水。
“我們每年都依托科技特派員,在十幾個市縣進行食用菌栽培技術輪回培訓指導,光海林地區就有十個鄉鎮,這個市目前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12億袋,收入可達2億元以上。”戴肖東說。
尚志市元寶村村主任王廣海告訴記者:“我們村有30多戶種植黑木耳。我今年也種了5萬袋,預計產量2000多公斤,收入12~13萬元。他們的菌種質量好、產量高,我們信得過。”
該所食用菌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丕奇表示:“我們都是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進行科研立項,篩選培育優質高效的木耳菌種就是為助農致富而立的一項重要課題。”
據介紹,黑龍江省有6株黑木耳菌種通過國家農業部食用菌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這6株均為該所選育。這些優質菌種在黑龍江省及東北地區累計推廣超過50億袋,產值超過100億元。而且,該所選育的黑木耳去年首次在高海拔的西藏地區栽培成功,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