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中旬開始,西昌各大農貿市場上蕎巴菌、牛肝菌、雞樅、大腳菇菌等紛紛上市,各個專賣野生菌的餐館更是生意火爆。
這幾年,西昌的野生菌價格成倍的增長,業內人士認為,作為一種綠色養生食材,野生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消費多了,數量減少,價格肯定上漲。
西昌市醫院急診科主任范從華提醒,夏季是各類野生菌生長的季節,同時也是誤采誤食野生菌中毒事件的高發季節。
進入6月以來,西昌頻頻降雨,滋潤了廣袤大地,野生菌也在雨水的滋潤下破土而出,為市民餐桌增添了一道新鮮美味。
餐館:客人們奔著野生菌來
“這兩天來的客人都是來吃菌子的,多的時候一至三樓都坐滿了客人。”7月8日,一環路涼山山珍野菜館的老板娘梁莉莎告訴記者,從6月中旬開始,餐館就開始賣新鮮的野生菌,每天都有二三十種野生菌提供給客人。為了保證野生菌的新鮮,梁莉莎每天一大早就會到市場里面去購買,“一般最受客人歡迎的是黃絲菌、雞樅、蕎巴菌、松茸,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去幾十上百份。”
“蕎巴菌40斤,下一袋稱牛肝菌。”8日中午,海河邊菌竹軒酒樓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收購采菌人剛從山上采下來的菌子,看著一筐筐剛剛出土的飽滿菌子,讓人垂涎欲滴。
菌竹軒酒樓老板彭敏言介紹,從1996年開始經營酒樓以來,每年從5月到10月就是新鮮野生菌上市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酒樓每天至少都會收購500斤野生菌。生意好的時候每天都有30幾桌,而且客人們都是奔著野生菌來的。
“采菌人送來的菌子,酒樓都會安排有經驗的大師傅一朵朵地識別,對于不認識的菌子都會馬上扔掉,就連洗菌子的服務員也都對野生菌相當熟悉。”彭敏言說。
市場:數量減少,價格每年都在漲
9日,在西昌各大農貿市場,蕎巴菌、牛肝菌、雞樅、大腳菇菌、青水菌,這些“舌尖上的美味”一筐筐整齊排開,吸引了很多市民購買。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的菌子大多來自瀘山、太和、北山、牦牛山等地。蕎巴菌、牛肝菌、雞樅是西昌市民比較喜愛的菌類,今年的價格相對比較穩定,漲幅不是很大。而一些生長少的,如青眼菌之類的就漲了好幾倍。
采訪中,經營野生菌的老板都表示,這幾年野生菌的價格可以說是成倍的增長,從幾元錢一斤漲到了幾十元一斤。“三四年前,野生菌到處都買得到,現在價格漲了不說,一大早就要到市場上去買,去晚了還買不到。每天采菌人送好多來就收好多。”彭敏言說,作為一種綠色養生食材,野生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消費多了,自然也就少了。
采了10年野生菌的開元鄉甘洛村7組的何伙體發現這幾年菌子越來越難采了,以前他在太和礦山一個多小時采個一兩斤完全沒有問題。現在因為氣候和樹木減少的原因,幾個小時才能采到一兩斤。“我每年從6月份開始采菌子,一直到10月份,最多的時候可以賺個七八千元的樣子。”何伙體說,每年一到采菌子的時候,全家老小都會出動。這兩年家里條件好了,買了輛車,他就干脆順帶做起了收購菌子的生意,每天早上五六點鐘他就和家人一起上山采菌子,中午就在村子里收購村民們早上采來的菌子,再統一送到酒樓。
菌類菜肴可葷可素,薄而不淡,濃而不膩,而我國傳統醫學認為,多食菌類有利于強身健體和病后康復,所以菌類被大家視為“山珍”,但同時菌類也是“美味的高危食品”,因此野生菌從取材到烹制都需要特別仔細,野生菌菜肴烹制時間都必須上20分鐘,以免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