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西峽縣縣委書記擺向陽在雙龍鎮召開的食用菌產業項目現場辦公會上強調,要探索企業統一制售菌棒、菌種新模式,逐步推行香菇生產工廠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實行科學化管理,不斷提升我縣香菇的質量與品質,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為菇農增收、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擺向陽一行在縣領導朱吉穩、劉培成、段文漢、朱元朝、李濤、王金貴、張成立的陪同下,深入五里橋鎮白河灣村、雙龍鎮石槽村,對河南水源地農業科技公司2000萬袋工廠化無公害食用菌菌棒加工項目和家家寶食品公司伏牛山生態百菌園項目進行現場辦公。
河南水源地農業科技公司工廠化無公害食用菌菌棒加工項目由新錦耐化公司全額出資,項目計劃總投資8000萬元,建設鋼構廠房5萬平方米,建設食用菌自動化生產線三條,項目建成后將使香菇菌棒生產實現從拌料、裝袋、滅菌、點菌、養菌自動化生產。
伏牛山生態百菌園項目是家家寶食品公司與廣東星河生物股份公司、東莞菇木真農業科技公司合作,依托我縣豐富的食用菌資源,在雙龍鎮建設的集標準化種植、合作社生產、訂單化銷售、養生度假、食用菌文化博物館、旅游觀光六位一體的食用菌生態園建設項目。
在聽取了企業和相關鄉鎮、部門的發言后,擺向陽指出,集中建立香菇標準化生產、加工基地,實行科學化管理,是提升西峽香菇質量與品質的根本保障,大力普及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管理,積極培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是提升西峽香菇的信譽度、知名度的有效途徑。兩個食用菌產業項目,引進菌棒加工、合作社生產、訂單化銷售新模式,是推進產業升級、培育香菇品牌,減輕菇農投入、提升種植水平的有力探索,值得總結和推廣。
擺向陽指出,當前我縣食用菌產業雖然在規模、標準化生產和產品知名度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菌種市場管理不夠規范,菌棒生產環節缺乏監管,分散種植過程存在農殘、重金屬超標等問題。特別是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分散種植具有不確定性、不標準性,菌棒和菌種的質量難以保證。嘗試菌棒企業化生產、工廠化種植是解決香菇菌種、質量與安全問題的有效抓手。實施企業化生產之后,既保證了菌棒的質量,也降低了農戶的前期投入,又提升了標準化種植水平。在菌棒生產上,要本著對企業負責、對產業負責、對菇農負責的態度,可以依托香菇主產區鄉鎮,每個鄉鎮建立一個菌棒生產車間,輻射帶動專業村、標準化基地發展,解決就地管理、便于服務、便于運輸等問題。家家寶食品公司百菌園項目補足了西峽食用菌升級的關鍵環節,在規劃建設中有基地、有食用菌文化展示、同時實現了木腐菌與草腐菌生產的有效對接,對于提升了西峽我縣產業,實現香菇產業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要充分結合雙龍鎮石槽村的土地性質,因地制宜完善功能分區,科學布局項目各個要素,最大限度加快項目進度,力爭使項目早建成、早見效。
擺向陽要求,相關鄉鎮和部門要全力以赴服務好、支持好兩個項目建設,使兩個項目早日落地建設,為逐步推行香菇生產工廠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確保菌材、菌種、原輔原料供應質量安全,為培育壯大食用菌產業集群,拉長加工鏈條,提升產品檔次,打響西峽香菇馳名品牌做出積極貢獻。
擺向陽強調,要按照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理念,要把北部山區作為全縣生態靜養區,嚴禁毀山毀林、亂占山地,更不能在區域內違規建房,破壞北部山區鄉鎮綠色長廊的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