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重慶云陽縣桑坪鎮桑坪社區喻清和的竹蓀基地,一朵朵又大又肥的竹蓀和一堆堆圓圓的竹蓀蛋吸引許多群眾前來參觀學習,十幾個工人采收加工竹蓀從清晨5點忙到下午6點……經過六年試種,“菌中皇后”竹蓀在云陽桑坪終于試種成功。
桑坪社區5組喻清和原外出務工,以誠信贏得老板重用,后跑運輸、搞建筑得心應手,已成為當地能人。去年9月的一天,鎮黨委書記丁功安帶鎮村干部向他宣傳國家“三農”政策,大力發展特色效益經濟。鎮長羅致亮講到近年人工栽培竹蓀投資與收效不成正比,心領神會的喻清和主動提出,“我來出資試種竹蓀,不獲成功決不罷休。”
野竹蓀雖是桑坪的一張名片,但產量低,收效甚微。面對上萬畝成片楠竹的自然優勢,喻清和認為試種竹蓀是一個“短平快”的致富項目。隨后,他籌集資金在木南村28組租用田地11畝。
為鼓勵支持能人打開致富“大門”,鎮政府指定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鄧慶書常年為喻清和種植竹蓀提供全程服務,并帶他到四川長寧縣食用菌研究所學習種植技術。鎮政府還與長寧食用菌研究所簽訂了協議,為喻清和種植竹蓀在播種、管理、采摘等各個環節提供技術指導,還計劃幫助其拓展銷售渠道。
據介紹,竹蓀是菌中之王,產品暢銷價格高,種植簡易,需要的原料簡單易得。適合海拔在900米左右,土質為無毒、無害的中性土壤生長。上年末播種培植,第二年夏秋就可采收兩季。一只鮮竹蓀可分為竹帽、竹蓀和胚胎三部分,都可食用,竹帽和竹蓀可烘干保存運輸,胚胎最好是鮮貨銷售。
技術員小吳介紹說,“竹蓀種植從田間菌種制作、栽培原料選擇、生產季節安排、場地畦床整理、播種覆土養菌、出菇科學管理和采收加工包裝七個環節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去年喻老板試種的11畝竹蓀預計今年將采收干竹蓀500公斤、竹帽100多公斤,可賣30余萬元,明年效益就更可觀了。”
當筆者問及后期規劃,喻清和笑說,為了不辜負鎮黨委政府、村委、工商、林業、農委、科委等部門領導的支持幫助,明年準備擴大種植面積60畝,再購5臺烘干機,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方式,擴大規模,統管統銷,通過辦班學習和基地實踐方式向群眾傳授竹蓀種植技術,以帶動更多村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