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多雨,潮濕的環境催生了蘑菇的生長,白的、黃的、紅的……其中不乏有毒蘑菇。昨天,市民在太平山上發現了兩種毒蘑菇紅鬼筆和臭黃菇。
昨天上午,張先生發現了兩種蘑菇后,約上研究藥用植物多年的市民于濤一起上山查看。兩人來到太平山南麓,在灌木叢土層間發現,長著幾根高10到20厘米的圓柱形蘑菇,4到9棵為一叢,共有四叢分散生長在椿樹、樸樹和麻櫟灌木叢下。于濤告訴記者,這種蘑菇叫紅鬼筆,主產于南方地區,是毒性外用中藥材,對皮膚有一定的療效,但不可內服或食用。
在相距不遠的一段枯木上,生長著近十棵橘黃色的大蘑菇,菌蓋直徑有五六厘米,菌柄長9到12厘米。這些菌體柔軟鮮嫩,富有彈性,表面覆蓋粘液,氣味腥臭難聞。于濤介紹說,這是臭黃菇,可入中藥材。人如果誤食后,初期及時催吐可減輕病癥。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島城共分布了300多種蘑菇,其中常見的毒蘑菇有20多種。市立醫院急診科主任張泉三告訴記者,各種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五花八門,有的會影響神經系統,有的會使人產生溶血癥,有的會損害肝臟,雖然醫生會對癥下藥,但是沒有特效藥。其中以消化道的病癥為主,如果在患者神志清醒的情況下,建議先趕緊催吐。如果催吐不徹底,則需要醫生洗胃或導瀉,避免毒素在體內進一步吸收。同時,醫生會根據情況給患者補液,以排除殘留在血液中的毒素。
“隨著島城進入雨季,空氣濕度大,蘑菇等植物的生長環境很潮濕,也給毒蘑菇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張泉三提醒市民,不論是在沿海一帶的草坪里,還是在山坡草甸間,都可能藏著毒蘑菇,建議市民一定要遠離毒蘑菇,不要隨意食用,以免產生中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