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對即將裝箱啟運的蟹味菇進行檢驗。陳立興高 山攝
今天上午,北辰區雙街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采摘的12噸新鮮食用菌從天津港起運,銷往美國奧克蘭各大超市。這是津產鮮蘑首次出口美國。
走進雙街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7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車間格外顯眼。在拌料車間,記者看到一名農民正開著鏟車把玉米芯、麩皮、米糠、高粱等原料送進機器內進行攪拌。北辰區雙街村黨委書記劉春海告訴記者,這是蘑菇的“培養料”,通過生物循環實現有機利用。“我們讓蘑菇‘住’進空調房,‘洗’上自動淋浴澡,一年四季實現天天產蘑菇,在空調房里種出的蘑菇形體好、味道正,如今一畝地相當于過去十畝地的產量,國際訂單越來越多了。”劉春海說。
每個車間內都有空調和電腦控制的加濕設施。走進接種車間,一排排架子上擺滿了瓶子,里面裝的是蘑菇菌種。劉春海說,接種在滅菌室進行。菌種對溫度非常敏感,溫度超過35℃,就有可能感染雜菌,菌種就不能用了。在種植車間,一排排貨架全是培養好的杏鮑菇,室內溫度始終保持在15℃-18℃。
一名叫張韜的農民正在啟動按鈕給蘑菇“沖涼洗澡”,張韜笑著說:“以往種蘑菇累得要死,現在動動按鈕就行了。以前是‘靠天吃飯’,如今采用工廠化高科技生產模式,不僅實現了天天有收獲,而且還達到了國際標準呢。”
“基地蘑菇年產量2.7萬噸,相當于每畝可產68噸,這可是過去十畝地的產量啊。我們實施‘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不僅保證了產品質量,還提高了菇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劉春海說。
劉春海信心滿滿地說:“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打破季節限制,讓農民告別了一腳泥一把汗的傳統農作模式,基地已與美國簽訂了長期鮮品食用菌供銷出口合同,同時還開拓了泰國、馬來西亞等市場,下一步將開發更多品種,帶動更多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