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桐鄉市石門鎮陸家莊村的食用菌基地上,秀珍菇已經開始全面采摘。與此同時,周墅塘村的基地上,全市首個食用菌茶樹菇也進入了采摘期。自2008年首次引進食用菌以來,石門鎮已逐漸發展為食用菌大鎮。
2008年,陸家莊村首次嘗試引進食用菌黑木耳,是因為其產量高、市場穩定,產量穩步增長。同時,石門鎮種植食用菌的品種也在不斷擴大。2009年,陸家莊村引進了福建羅源縣長興菇業種植場的秀珍菇,隨后秀珍菇產業也越做越大。石門鎮的食用菌產業逐步走向成熟。
今年,石門鎮的食用菌產業又增添了一個新的品種——茶樹菇,這是我市首次種植的食用菌品種。“選擇在這里生產,主要是看中了石門交通便利,農業基礎設施好。”茶樹菇種植基地老板蘭自久介紹,首批茶樹菇種植100畝100萬個菌棒,預計第一期的茶樹菇可以獲得產值210萬元。
因為茶樹菇出菇良好,蘭自久已經在計劃下半年新種植雙孢蘑菇,第一次生產幾千袋雙孢蘑菇,可種植約1萬多平方米,按照一平方米35斤、每斤5元計算,預計可獲產值175萬元。
據了解,現在石門鎮每年種植食用菌有335萬棒,可創造1195萬元的產值。今后,還將進一步擴大規模,種植新產品,使石門成為名副其實的食用菌大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