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彥城正在查看菌類的生長情況。
靠新取勝 育出“秀珍菇”
一座座鋼結構大棚,緩緩轉動的控溫風扇,數十萬袋長滿蘑菇的菌袋……聞著淡淡的菇香,近日記者走進了誠源香菇專業合作社位于南沙河鎮的蘑菇生產基地,探訪這個名副其實的“蘑菇王國”。
“時下,正是平菇、金針菇等菌類食品大量上市的時節。”孫彥城告訴記者,由于本地菇農大多生產平菇,平菇的市場趨近飽和。為了從這種量價相互制約的瓶頸中走出來,近些年他一直在嘗試培育“秀珍菇”,靠“新”制勝。
為了了解菇類起源和種植技術,孫彥城多次南下到福建、浙江等地取經。得知秀珍菇的菇種是來自于臺灣后,孫彥城又特意跑到臺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一點種子,“當時什么都不懂,就是打定主意要搞好蘑菇種植,把它當成一個夢想來完成。”孫彥城說。據他介紹,“秀珍菇”又稱“小平菇”,是平菇的一種,通過對溫度和濕度的調控,使平菇的菌蓋和菌柄發育速度放緩,增加平菇體內有機物質的沉積量,最終形成菌蓋圓而實的體態。孫彥城研究發現,“秀珍菇”生長周期大約為5天,比平菇短2天,由于體內有機物質含量多,“秀珍菇”存放時間也相對較長。
按照當前的市場價格,每公斤“秀珍菇”的價格為15元,是平菇售價的2倍多。“生長周期短、收效快是‘秀珍菇’的最大優勢。”孫彥城說。
特色鮮明 謀求大發展
“想要占領市場,必須有特色。”孫彥城說,過去,由于經營缺乏特色,誠源香菇專業合作社下的幾十戶菇農經常為蘑菇的銷路發愁,為此,他經常出去跑市場,發現市場完全掌握在買方手里,這讓他很被動。
誠源香菇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彥城培育成功的“秀珍菇”進入市場后,被多家大型超市看中,紛紛前來訂貨。然而,當時“秀珍菇”產量有限,只能保證兩三家超市的供應,孫彥城開心之余,也思考著“秀珍菇”的發展之路。孫彥城說,自從培育出“秀珍菇”,手里握著珍品,他和合作社的成員感覺“腰板都挺直了”。周邊的菇農經常上門來取經,孫彥城知無不言,總是把自己的所知傾囊相授。
如今,孫彥城和他的合作社擁有了對“秀珍菇”的定價權。就在前幾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紛紛發來訂單,周邊的濟南、泰安等地的客戶更是驅車趕來,親自提貨。看著自己辛苦培養出來的秀珍菇市場這么受歡迎,孫彥城笑了。
雖然秀珍菇一炮打響,可是因為規模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孫彥城決定加大投入,投資幾百萬元新建起幾個大棚,上了專業控溫機器,形成初具規模的“蘑菇王國”。
著眼長遠 創自主品牌
在孫彥城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了多款透明的包裝盒。原來,孫彥城從河北等地購買了一批包裝盒,將“秀珍菇”在出售給超市之前包裝好,在打造自主品牌的同時,也能提高“秀珍菇”的附加值。
根據孫彥城的思路,光靠“新”還不足以謀得市場。當今,綠色健康已成為消費主流,因此,在打造“秀珍菇”人無我有的基礎上,造就人有我優的品質和質量才是誠源香菇專業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做菇類深加工,讓消費者買到手就可以食用,非常方便,也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理念。”提起近期的發展目標,孫彥城如是說。憑著小小的秀珍菇,他闖出了一條紅紅火火的發展之路,他的“蘑菇王國”也越來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