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陽縣質監局通過走訪、調研,申報朝陽鑫源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增效劑應用技術與標準化建設的研究》項目為省級科技項目,該項目針對全省食用菌產業中食用菌栽培料傳統配方存在的問題進行攻關研究,符合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發展政策,對提升全省食用菌產業市場競爭力,促進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收益等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的開發立足于朝陽縣特色農產品食用菌產業經濟的發展,著重解決食用菌質量安全如何控制及標準化體系如何構建的問題,這對于服務地方經濟、有效履行部門監管職能及提高出口企業核心競爭力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適合于大棚栽培的食用菌技術得到廣大農業生產者的青睞。如何利用現代技術提高食用菌的產量,保持食用菌的質量特性,新技術便于農民在栽培中得到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食用菌栽培技術中培養料是增產保質的關鍵因素之一。
2008年開始,朝陽鑫源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自立于食用菌高新技術培養料的研制工作,并于2011年在取得技術突破的同時,還取得國家專利。為了使國家專利技術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朝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有關專業人士向省局提出《食用菌增效劑應用技術與標準化建設的研究》立項申請的目的是,通過對食用菌生產技術中高新技術—增效劑的應用情況比對分析,探討其應用推廣價值和組成成分對食用菌生長和營養成分的影響及關鍵技術質量控制要求。為增效劑在食用菌栽培技術中的應用與標準化建設奠定基礎。該項研究對農業現代化生產模式和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注:目前食用菌如平菇、榆黃蘑、雞腿菇、秀珍菇類栽培料配方主要以棉籽殼、玉米芯、木屑、秸稈、麥麩等材料組成,由于麥麩的價格比較高,使食用菌生產成本大大提高,而且麥麩存貯困難,高溫季節容易生蟲變質,遇水后變粘,影響栽培料的透氣性,大量使用容易造成栽培料的污染,最終造成減產。本研究項目主要是針對上述食用菌栽培料傳統配方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抗污染,成本低,促使食用菌高產的專用增效劑以及該增效劑的制備和使用方法。增效劑可廣泛用于平菇、榆黃蘑、雞腿菇、秀珍菇等類食用菌的栽培,這種材料的使用能夠充分利用畜禽類的營養為生產食用菌所用,同時能夠減少畜禽類對環境的污染。本研究項目除充分利用畜禽類的氮素營養為生產食用菌所用,還利用鈣質頁巖遇水后膨脹的特點,使栽培料的透氣性大大增加,使食用菌菌絲能夠在有氧的條件下生長速度加快,菌種優勢明顯,從而減少菌絲體生長過程中的污染,同時鈣質頁巖還提供食用菌生長所必須的鈣質元素,松樹針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增加增效劑的營養和去除畜禽類以為的作用。這種增效劑的使用可使栽培料打到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食用菌產量,又能達到凈化環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