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了一季的蘑菇后,如何處理那些廢棄的食用菌棒成了不少漳平農民的難題。近日,臺商許勝驊在漳平市南洋鄉采用無土栽培,成功引種了自己改良的臺灣優良小西紅柿品種,而這些培育小西紅柿的有機肥正是那些食用菌的“下腳料”。
在南洋鄉暖州村,現代化果蔬大棚連成一片;大棚里,小西紅柿苗長勢喜人。許勝驊說,食用菌棒長完一季菌菇后,本來是要銷毀的,但是經過處理,讓它發酵,就是小西紅柿苗天然的優質有機肥。使用這樣的肥料,每天只要簡單修剪側芽,并不需要施用別的肥料。
許勝驊說,這樣種植出來的西紅柿畝產量能達1萬公斤。而這種小西紅柿,是他花了5年時間研發改良出來的新品種,目前暫定名為“秋香果”。
“要是在大陸種這西紅柿,再套種哈密瓜或西瓜,每個月每畝地平均產值在8000元至1.5萬元之間。”許勝驊介紹,目前“秋香果”試驗田有30多畝,接下來有望擴大到300畝,將有更多當地農戶加入種植隊伍。
據悉,南洋鄉計劃通過“公司+農戶”的形式,打造一條從果蔬良種、生物有機肥等農資供應,到農作物綠色有機栽培與產品加工,再到農產品出口外銷、機構配送等完整的綠色生態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