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用菌類來煲湯,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目前,在高密市食用菌種培養越來越多,但是市場上仍舊是供不應求,記者從高密市食用菌協會了解到,去年,高密市食用菌總產量突破5.5萬噸,總產值達4.3億元。目前,全市食用菌產業已發展成為農村經濟中極具活力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和富民產業,為廣大農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一天產出2000斤蘑菇
據了解,高密市的食用菌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近幾年,高密市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緊緊抓住國內外食用菌市場前景看好的良好機遇,圍繞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打造全國先進食用菌產業化示范基地這一目標,在學習借鑒福建莆田等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該市氣候條件適宜、生態環境優越、菌用原料豐富等有利條件,通過調整優化菌類結構、強化生產管理、引進名優品種、推廣先進技術,使該市食用菌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高密市暢想食用菌種植基地,記者見到了一間間的蘑菇生產大棚,負責人告訴記者,“我之前做蔬菜儲藏,市場不穩定,考察以后,發現香菇在高密市場沒有成熟技術,于是通過自己引進品種進行鉆研,生產出了特色的香菇產品。2012年出口韓國,品種是808品種,一天出2000斤左右,一般煙臺、威海、青島過來拉。因為蘑菇都出口或者賣到外地,本地人還吃不到,現在仍滿足不了市場,需要擴大規模。”記者從高密市食用菌協會了解到,高密市食用菌總產量突破5.5萬噸,總產值達4.3億元。
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為了帶動當地共同致富,在每個蘑菇種植基地都會成立合作社,一方面擴大規模,同時帶動當地老少爺們共同走上致富路。咸家工業區種植蘑菇的徐學好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三十幾個戶跟著我們種蘑菇,通過從我們這里統一種植,統一原料,統一銷售,都有保障,組成合作社以后價格也能要上去,單打獨斗往往把價格降下來了,這樣既提高了價格又維護了合作社社員的利益。”
近幾年,高密市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打造特色農業的突破口,大力提升金針菇、杏鮑菇、黑木耳、香菇、平菇等主導品種的規劃與效益,加快發展蟲草、靈芝等稀有食用菌品種。另外,不斷創新食用菌產業發展模式,堅持立足實際,追求實效,以龍頭企業為主導,以工廠化生產為重點,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主體,采取政策引導、典型引路、科技支撐等措施,構建起了“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政府引導+村委組織+農戶種植”等一系列模式,從而推動了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
建立29家食用菌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
目前,高密市已培育發展起了惠德、暢想、保益、鴻基等 29家食用菌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目前,惠和食用菌產業園、大牟家秀珍菇示范園、林下食用菌示范園等現代食用菌園區建設扎實推進,并帶動1萬多名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