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在城頭鎮門河脫貧致富奔小康幫扶基地內看到,該鎮的尚門河村村民張敬月正在大棚內采摘二茬杏鮑菇。據張老漢介紹說:去年承包三個大棚種植二茬杏鮑菇以來,每個棚每天可采摘鮮菇120斤,去除人工和材料等費用,三個棚一年下來能賺6萬多元,還不耽誤家里的農活。苘湖村貧困戶王維良,在村委會的幫助下承包了兩個大棚種植杏鮑菇,一年多來他不僅賺了3萬多元錢,還買了一輛燃油三輪車,專門用于運送杏鮑菇,如今王維良已成功脫貧。在門河奔小康幫扶基地,像張敬月、王維良這樣的成功脫貧致富的例子還有很多。
據了解,2012年由市委駐贛榆幫扶工作隊和門河鎮黨委共同投資建設的脫貧致富奔小康幫扶基地---食用菌循環利用示范項目,在門河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內投產后,解決了玉河、苘湖、翠竹三個幫扶村的130個低收入家庭增收的問題,年純收入達170多萬元。該項目是充分利用浩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二茬杏鮑菇進行培植再生產,浩霖公司常年為基地和農戶提供食用菌原料、菌種、技術等,并保護價回收杏鮑菇,最大化保障了種植戶的利益。
據該鎮分管農業的領導介紹,食用菌循環利用示范項目分為食用菌種植區和有機肥加工區。其中,有機肥加工區將于近期動工建設。該加工區依托食用菌種植區所產生的食用菌廢料以及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內其它畜禽養殖企業所產生的雞、鴨、牛糞作為生產原料。聘請常州科力農業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專業人員進行經營管理,由省農委土肥總站提供技術保障,并負責產品推廣和市場營銷。該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有機肥1萬噸,產值500多萬元,利潤70多萬元,可提供就業崗位30多個。
門河脫貧致富奔小康幫扶基地的建成,不僅可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增收崗位160余個,人均實現純收入5000多元,還可以幫助每個幫扶村每年增加10多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真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