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儋州市那大鎮牛路窩村村民林亞儒的橡膠林下,種植了10萬株鹿角靈芝。圖為林亞儒查看長勢正旺的靈芝。
林中一排排橡膠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一派流金溢翠,蓬勃生機。林下6個大棚里,10萬多株鹿角靈芝長勢正旺……
近日,在儋州市那大鎮洛南村委會牛路窩村,眼前的豐收景象,讓村民林亞儒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以前僅靠這片林子割膠賺錢,而現在轉變思路,在林下探索種植生姜、靈芝賺錢,今年肯定收入會更多。”老林向記者描繪著他的美好“錢途”。
林下生“寶”,時下,在儋州市,越來越多像老林一樣的農民,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林下經濟也已逐步成為該市發展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發展林下經濟,種養業是首選。儋州市各地通過政策、資金扶持等手段,采取“合作社+農戶+企業”的模式引導農民在橡膠林下種植小紅南瓜、辣椒、南藥、靈芝、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既有效利用了林下空間,又涵養、撫育了橡膠林資源,實現了雙贏。
“種植朝天椒,技術要求不高,效益卻挺高,按當前市價畝產值能達到1萬多元。”近日,在一片橡膠林里,儋州民惠合作社負責人鐘志惠一邊指導農民采摘朝天椒,一邊高興地說,以前產業單一,現在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農民增收途徑也多了。
林下種植朝天椒,不只是增加收入。鐘志惠指著這片茂盛的橡膠林說:“你看看,我們在種植朝天椒時,需要施肥,澆水,而這些橡膠幼樹也跟著受益,不然它們不可能長得這么好。”
從綠林中挖出“金子”,這樣的例子在儋州比比皆是。不僅如此,該市各鎮還因地制宜,結合“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林下種養業和森林生態旅游等,把林下經濟打造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