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在新疆布爾津縣農廣實訓基地看到,吉林省通化市農技專家范學軍正在為農業局的農技人員和各鄉鎮有技術條件的養菌大戶指導黑木耳的培育工作,讓大家走上致富路。
據了解,去年在吉林援疆工作隊領隊、布爾津縣委副書記李忠輝的協調下,沖乎爾鎮試種了2萬袋黑木耳,經過4個月多的精心培育,使濕的黑木耳價格達到30元/公斤。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今年,布爾津農業局將在基地通過學習培育后發放到各鄉鎮農民致富帶頭人手中。
范學軍說:“黑木耳的發菌期大約是35天,天氣好的情況下50天之后就可以出木耳,在農業局的帶動下,召集了對這個黑木耳感興趣的農牧民,把這項技術毫不保留地傳給農業局的科技人員和當地的農牧民。”
“我今天就是專門來學技術的,回去自己準備在家里也種植這個黑木耳,自己學會了,還可以幫助周邊的鄰居,幫助大家一起致富。”正在接種室接種的沖乎鎮的宋彩虹說。
布爾津縣農業局黨組成員主任科員趙成江一邊裝著袋子一邊說,在援疆干部的幫助下,請來養菌老師為我們培訓,通過學習和實地操作,我學會后,以后我就可以教農牧民培育了。
當我們來到溫室里,成千上萬的菌袋跟一座座小山似的。他又對農技人員說:“前兩幾天的溫度一定達到35度,同時要先擺外圍,因為電焊處有疙瘩,往下一蹭袋就容易破,最后再擺中間。”
去年試點做得非常成功的董懷軍也聞訊趕來了,他說,去年的實驗使我增加了信心,我以后的打算是把這一塊做大做強,現在就以合作社的方式共同致富,合作社已經有15人了。今年通過范老師的再次講解,進一步鞏固了我們的技術,技術含量上又讓我們增加了很大的信心度。
今年,援疆干部已為布爾津縣“造血培訓”黑木耳3萬余袋。相信在不久將來,童話邊城布爾津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黑木耳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