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祖坤(左一)正在溫棚里查看已放入溫棚發酵的種子。(胡濤 攝)

忙碌的溫棚。
4月13日,筆者走進貴州省榕江縣平永鎮鄉間田野,一排排整齊的“袋裝香菇”培植溫棚相繼映入眼簾,暖風徐徐處,陣陣香菇香味撲鼻而來。在該鎮往塔石鄉方向1公里處“粉坑”袋裝香菇種植場地,一群工人正忙于從運輸車輛上下種子,搬進溫棚,堆放、整理,一派繁忙。
“去年我種了幾千包種子,賺了2萬多塊錢,今年我擴大了規模,用自家4畝田準備種4萬多包種子,預計今年產值20多萬元。”正在溫棚里忙于堆放香菇種的平永村村民龍見永對筆者說,他們村今年種植香菇1萬袋以上的農民就超過50%,有盤老板負責跟大家搞銷售,大家都放心種。
龍見永所說的盤老板就是他們本村人青年返鄉農民工盤祖坤。當筆者來到他的“帶奔”香菇種植基地時,20余名工人正圍在兩臺“拌種機”旁邊撮種子面、取種子包、包種子袋、架樓梯堆積種子保溫等,而盤祖坤與合伙人石慶周、張有果三人正在溫棚里檢查已放入溫棚發酵的種子,“一到育種時節,我們便忙個不停,請20多人幫忙,我們也要親自參與動手。”盤祖坤看看手中已開始長出小香菇的袋子說到。
貴州榕江“帶奔”香菇種植基地是返鄉農民工盤祖坤、石慶周和張有果三人合伙于2011年創辦的一家微型企業。“2000年參加高考名落孫山后就外出廣東、浙江、湖南一帶打工謀生,打工期間得到種植香菇賺錢的消息,2010年我就回家來了,和石慶周、張有果共籌資30多萬建立這個基地。”盤祖坤說。
2011年,盤祖坤等三人共租20多畝地種下20多萬袋種子,邊種邊學習邊積累經驗,但一年時間很快過去,香菇爛的爛,死的死,結果出成本外就賺1萬多元。就這1萬多元給了盤祖坤三人無盡的信心和力量,2012年基地規模擴至50余畝,精心的管理,三人齊心協力的合作,基地香菇獲得了豐收,他們的資金也滾雪球般地滾到了100萬余元,周邊群眾看兄弟三人種香菇獲得了收益,紛紛前來入伙,與他們簽下了保底收購的合同。
“目前,平永村、平由村、橋腮村、平橋村等鄰村60%的群眾都種了香菇,前后算來有1000來戶。”盤祖坤說:“今年我們基地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0多畝,下種200多萬袋,預計產值在1000萬左右,下步還想發展韭菜和靈芝基地。香菇也將要發展到500多萬袋,爭取與政府部門協商,解決我們修建一個冰庫的地皮,方便庫存,帶動更多群眾種植,大家共同致富,共向小康生活邁進。”
“‘帶奔’香菇種植累積著廣大農民群眾的夢想,種植香菇致富奔小康是大家共同的心聲”該鎮一位負責領導如此說到。
“去年我種了幾千包種子,賺了2萬多塊錢,今年我擴大了規模,用自家4畝田準備種4萬多包種子,預計今年產值20多萬元。”正在溫棚里忙于堆放香菇種的平永村村民龍見永對筆者說,他們村今年種植香菇1萬袋以上的農民就超過50%,有盤老板負責跟大家搞銷售,大家都放心種。
龍見永所說的盤老板就是他們本村人青年返鄉農民工盤祖坤。當筆者來到他的“帶奔”香菇種植基地時,20余名工人正圍在兩臺“拌種機”旁邊撮種子面、取種子包、包種子袋、架樓梯堆積種子保溫等,而盤祖坤與合伙人石慶周、張有果三人正在溫棚里檢查已放入溫棚發酵的種子,“一到育種時節,我們便忙個不停,請20多人幫忙,我們也要親自參與動手。”盤祖坤看看手中已開始長出小香菇的袋子說到。
貴州榕江“帶奔”香菇種植基地是返鄉農民工盤祖坤、石慶周和張有果三人合伙于2011年創辦的一家微型企業。“2000年參加高考名落孫山后就外出廣東、浙江、湖南一帶打工謀生,打工期間得到種植香菇賺錢的消息,2010年我就回家來了,和石慶周、張有果共籌資30多萬建立這個基地。”盤祖坤說。
2011年,盤祖坤等三人共租20多畝地種下20多萬袋種子,邊種邊學習邊積累經驗,但一年時間很快過去,香菇爛的爛,死的死,結果出成本外就賺1萬多元。就這1萬多元給了盤祖坤三人無盡的信心和力量,2012年基地規模擴至50余畝,精心的管理,三人齊心協力的合作,基地香菇獲得了豐收,他們的資金也滾雪球般地滾到了100萬余元,周邊群眾看兄弟三人種香菇獲得了收益,紛紛前來入伙,與他們簽下了保底收購的合同。
“目前,平永村、平由村、橋腮村、平橋村等鄰村60%的群眾都種了香菇,前后算來有1000來戶。”盤祖坤說:“今年我們基地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0多畝,下種200多萬袋,預計產值在1000萬左右,下步還想發展韭菜和靈芝基地。香菇也將要發展到500多萬袋,爭取與政府部門協商,解決我們修建一個冰庫的地皮,方便庫存,帶動更多群眾種植,大家共同致富,共向小康生活邁進。”
“‘帶奔’香菇種植累積著廣大農民群眾的夢想,種植香菇致富奔小康是大家共同的心聲”該鎮一位負責領導如此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