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楚雄大姚的康先生因兩次種植天麻均不成功,投訴昆明某公司。
去年5月,康先生與某公司簽訂天麻種植的協議,但是先后種植兩次都不成功。康先生認為這與公司的技術指導有直接關系,要求公司賠償損失5萬元。
接到投訴后,因投訴涉及相關農資方面的情況,盤龍區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向省種子公司,區食品藥品監督局、區農業局等部門了解有關種子的鑒定和農資備案情況,通過調查取證的形式提請公司法人配合調查。公司負責人解釋,當時與康先生是在自愿、平等的情況下簽訂的合同,種植過程中,在技術指導上公司有不到位的地方,但康先生在種植護理方面也有問題,“我們只愿意承擔部分損失”。工作人員希望公司能根據消費者當地的實際情況,換位思考,給予更多一點的補償。兩次調解后,該公司一次性賠付康先生1萬元,終止雙方鑒定的合同。
去年5月,康先生與某公司簽訂天麻種植的協議,但是先后種植兩次都不成功。康先生認為這與公司的技術指導有直接關系,要求公司賠償損失5萬元。
接到投訴后,因投訴涉及相關農資方面的情況,盤龍區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向省種子公司,區食品藥品監督局、區農業局等部門了解有關種子的鑒定和農資備案情況,通過調查取證的形式提請公司法人配合調查。公司負責人解釋,當時與康先生是在自愿、平等的情況下簽訂的合同,種植過程中,在技術指導上公司有不到位的地方,但康先生在種植護理方面也有問題,“我們只愿意承擔部分損失”。工作人員希望公司能根據消費者當地的實際情況,換位思考,給予更多一點的補償。兩次調解后,該公司一次性賠付康先生1萬元,終止雙方鑒定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