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生產投資少、見效快、技術簡單、綠色環保,是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好項目。”日前,沛縣張寨鎮丁辛莊村婦女謝淑華邊忙著采摘黑木耳邊與記者交談起來。
現年46歲的謝淑華從事食用菌種植已有10年之久,先后種過平菇、雙孢菇等食用菌。后來,她通過市場調查,發現黑木耳作為食用菌大家族的一員,兼具藥用食用的雙重功效,便于加工儲存,而且市場需求量大、價格穩中有升,是一種消費大眾化的食用菌,于是她決定主打黑木耳。2007年8月,在鎮村的幫助下,謝淑華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50畝土地,建起黑木耳生產大棚26棟,開始了規模化種植。
“黑木耳以棉殼、玉米芯、秸稈等為原料,在房前屋后、荒灘野地都可種植。”謝淑華介紹說,“種植黑木耳不僅投資少、技術簡單,而且經濟效益高。”謝淑華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棚可放種菌種40000袋,成本在4.8萬元左右。一季下來,每袋可生產干木耳100克以上,而近年來的市場價為每500克20元左右。照此估算,謝淑華的收益相當可觀。
在謝淑華的示范帶動下,丁辛莊村及周邊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黑木耳種植專業村,有70%左右的村民從事黑木耳種植。為改變家庭分散、小規模粗放型的種植經營模式和承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能力差的不利狀況,謝淑華注冊成立了沛縣華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了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集供菌、技術培訓、銷售于一體,有效解決了“賣難”、“增產不增收”等問題。
談及下步發展,謝淑華表示,今后將依托合作社平臺,實施行業規范和標準,提高合作社成員的質量意識和技術水平,對原材料和生產過程實行全程監管。同時,以打進大中城市超市為目標,對產品進行分級包袋,注冊品牌,挖掘黑木耳的商品價值,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更好地增收致富。
現年46歲的謝淑華從事食用菌種植已有10年之久,先后種過平菇、雙孢菇等食用菌。后來,她通過市場調查,發現黑木耳作為食用菌大家族的一員,兼具藥用食用的雙重功效,便于加工儲存,而且市場需求量大、價格穩中有升,是一種消費大眾化的食用菌,于是她決定主打黑木耳。2007年8月,在鎮村的幫助下,謝淑華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50畝土地,建起黑木耳生產大棚26棟,開始了規模化種植。
“黑木耳以棉殼、玉米芯、秸稈等為原料,在房前屋后、荒灘野地都可種植。”謝淑華介紹說,“種植黑木耳不僅投資少、技術簡單,而且經濟效益高。”謝淑華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棚可放種菌種40000袋,成本在4.8萬元左右。一季下來,每袋可生產干木耳100克以上,而近年來的市場價為每500克20元左右。照此估算,謝淑華的收益相當可觀。
在謝淑華的示范帶動下,丁辛莊村及周邊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黑木耳種植專業村,有70%左右的村民從事黑木耳種植。為改變家庭分散、小規模粗放型的種植經營模式和承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能力差的不利狀況,謝淑華注冊成立了沛縣華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了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集供菌、技術培訓、銷售于一體,有效解決了“賣難”、“增產不增收”等問題。
談及下步發展,謝淑華表示,今后將依托合作社平臺,實施行業規范和標準,提高合作社成員的質量意識和技術水平,對原材料和生產過程實行全程監管。同時,以打進大中城市超市為目標,對產品進行分級包袋,注冊品牌,挖掘黑木耳的商品價值,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更好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