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天麻產業可持續發展、維護杉樹鄉的生態平衡,杉樹鄉黨委、政府要求天麻種植戶在每種1畝天麻的同時,要配套種4畝菌柴林。去年,杉樹鄉已補種了5000多畝菌柴林。”鎮雄縣杉樹鄉鄉長周軍在談到該鄉發展天麻產業時對記者說。
種植天麻需要大量的菌柴,如果只種天麻而不配套種菌柴林,就勢必會導致菌柴林被毀壞,同時也會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多年前記者到杉樹鄉采訪時,杉樹鄉黨委、政府就已經為如何解決“天麻種植和毀壞菌柴林”這一矛盾探索辦法。目前,杉樹鄉采取的這個措施,既解決了這一矛盾,又為發展天麻產業和林業產業挖掘了潛力,的確是一個一舉多得的科學辦法。
杉樹鄉林業站站長深有感觸地說:“林權制度改革取得成功后,種植杉樹的老百姓心里就有了一本明白賬種出來的林屬于自己,種出來的天麻也是自己的。種好菌柴林后,用樹枝做菌柴,保護好主干;等主干長成材后,又可以間伐木材用或賣。這種好事大家樂意干。”
據了解,杉樹鄉去年共種植了3500多畝天麻,其中,鎮雄黑頸鶴生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培植基地1550畝、21個專業種植合作社組織農戶種植了2100多畝。目前,該鄉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天麻種植大戶有上百家。
據鎮雄縣天麻產業開發辦負責人介紹,該縣今年將在較適宜的10余個鄉鎮廣泛推廣杉樹鄉發展天麻產業的做法。
種植天麻需要大量的菌柴,如果只種天麻而不配套種菌柴林,就勢必會導致菌柴林被毀壞,同時也會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多年前記者到杉樹鄉采訪時,杉樹鄉黨委、政府就已經為如何解決“天麻種植和毀壞菌柴林”這一矛盾探索辦法。目前,杉樹鄉采取的這個措施,既解決了這一矛盾,又為發展天麻產業和林業產業挖掘了潛力,的確是一個一舉多得的科學辦法。
杉樹鄉林業站站長深有感觸地說:“林權制度改革取得成功后,種植杉樹的老百姓心里就有了一本明白賬種出來的林屬于自己,種出來的天麻也是自己的。種好菌柴林后,用樹枝做菌柴,保護好主干;等主干長成材后,又可以間伐木材用或賣。這種好事大家樂意干。”
據了解,杉樹鄉去年共種植了3500多畝天麻,其中,鎮雄黑頸鶴生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培植基地1550畝、21個專業種植合作社組織農戶種植了2100多畝。目前,該鄉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天麻種植大戶有上百家。
據鎮雄縣天麻產業開發辦負責人介紹,該縣今年將在較適宜的10余個鄉鎮廣泛推廣杉樹鄉發展天麻產業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