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嘴里哼著這首兒歌,心里想象著蘑菇大棚的樣子,3月25日,我來到了位于岳塘區荷塘鄉竹埠村的馮軍霞家,向馮軍霞討教有關蘑菇栽培的技術。
種蘑菇得過“夜生活”
馮軍霞四十出頭,從事蘑菇種植有12年了,家里有3個蘑菇大棚。當天下午4點,我們走進了馮軍霞家的蘑菇大棚,首先看到的便是一筒筒擺放整齊、布滿白色菌絲的蘑菇培養基,上面零零星星長了些鳳尾菇。我小心地搬起一筒培養基,重約5斤,頭尾兩處冒出的鳳尾菇顯得十分柔軟白嫩。當我準備采摘時,馮軍霞告訴我,蘑菇的采摘時間一般在晚上,不過現在已經成熟的蘑菇就可以采摘了,說完拿了個盆子給我,囑咐我要輕摘輕放,否則會影響蘑菇的賣相。
隨后馮軍霞介紹了自己的時間安排表:每晚8點左右休息,到了晚上11點就得起床摘蘑菇了。蘑菇的產量不定,多則上百斤,少則幾十斤。產量較多時,她和丈夫會加快采收速度,趕在凌晨3點之前用三輪車將新鮮的鳳尾菇送往南盤嶺農貿市場。他們賣完蘑菇后回到家大概在早上8點,這時候新鮮的蘑菇已經被早起逛菜場的市民拎回了家。
蘑菇是這樣“克隆”出來的
蘑菇的栽培主要可分為做培養基和選菌種兩部分工作。每年7月份馮軍霞家便開始準備培養基。“蘑菇就是怕‘中暑’,得避開三伏天。”馮軍霞說。
培養基的準備主要有堆料發酵、高溫滅菌、裝袋碼放等工序。培養基的原料是棉籽殼、蓮子殼等。將原料攤開在水泥坪里不斷翻曬,并摻入麥糠、尿素等,持續施水3天之后,再經過高溫滅菌就可以準備裝袋了。培養基差不多每月做一次,因3月份的堆料工作早已完成,我也只能從馮軍霞的話里了解。
至于菌種,需經過母種、原種、栽培種三級擴制。“培養基就是給菌種找個克隆的場地,菌種擴制為栽培種后,會在培養基中不斷被復制,蘑菇就會不斷長出來。”馮軍霞巧妙地向我比喻蘑菇栽培的過程。
馮軍霞四十出頭,從事蘑菇種植有12年了,家里有3個蘑菇大棚。當天下午4點,我們走進了馮軍霞家的蘑菇大棚,首先看到的便是一筒筒擺放整齊、布滿白色菌絲的蘑菇培養基,上面零零星星長了些鳳尾菇。我小心地搬起一筒培養基,重約5斤,頭尾兩處冒出的鳳尾菇顯得十分柔軟白嫩。當我準備采摘時,馮軍霞告訴我,蘑菇的采摘時間一般在晚上,不過現在已經成熟的蘑菇就可以采摘了,說完拿了個盆子給我,囑咐我要輕摘輕放,否則會影響蘑菇的賣相。
隨后馮軍霞介紹了自己的時間安排表:每晚8點左右休息,到了晚上11點就得起床摘蘑菇了。蘑菇的產量不定,多則上百斤,少則幾十斤。產量較多時,她和丈夫會加快采收速度,趕在凌晨3點之前用三輪車將新鮮的鳳尾菇送往南盤嶺農貿市場。他們賣完蘑菇后回到家大概在早上8點,這時候新鮮的蘑菇已經被早起逛菜場的市民拎回了家。
蘑菇是這樣“克隆”出來的
蘑菇的栽培主要可分為做培養基和選菌種兩部分工作。每年7月份馮軍霞家便開始準備培養基。“蘑菇就是怕‘中暑’,得避開三伏天。”馮軍霞說。
培養基的準備主要有堆料發酵、高溫滅菌、裝袋碼放等工序。培養基的原料是棉籽殼、蓮子殼等。將原料攤開在水泥坪里不斷翻曬,并摻入麥糠、尿素等,持續施水3天之后,再經過高溫滅菌就可以準備裝袋了。培養基差不多每月做一次,因3月份的堆料工作早已完成,我也只能從馮軍霞的話里了解。
至于菌種,需經過母種、原種、栽培種三級擴制。“培養基就是給菌種找個克隆的場地,菌種擴制為栽培種后,會在培養基中不斷被復制,蘑菇就會不斷長出來。”馮軍霞巧妙地向我比喻蘑菇栽培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