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為今年三農的發展指明了一條方向,其中關于“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啟動金農工程二期,推動國家農村信息化試點省建設”的問題,近日已由農業部、科技部會同工信部、供銷合作總社等部門負責落實。
在農業信息化領域,加強農業科技產品的推廣和建設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在八閩大地上,中國移動福建公司以“農業物聯網”技術為抓手,針對八閩的特色農業開發出了豐富農業信息化產品,讓夢想的高科技實實在在的走進了百姓的生活,不少農民華麗轉身,成為新型智能農田的管理者。
漳州市南靖縣一直是遠近聞名的杏鮑菇之鄉,這里生產的杏鮑菇以個大味香遠銷各地。以前,種杏鮑菇可是個累活,要時時留意菇房里的溫濕度變化;現在,坐在家里,菇房溫濕度信息就能一目了然,還可以遠程控制菇房種植設備,實現精細化種植現在的南靖縣開始興起“物聯網”種植。
在南靖縣漳州南靖縣菇農陳劍星的家里,記者就親眼見到了“物聯網”種植的神奇,只見在陳劍星的電腦上,家里五個菇房的手機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數據已經清楚地顯示了出來。“不用下菇房,我就可以在家里通過電腦控制菇房中的各種生產條件,還可以把數據上傳到市農業局的食用菌數據庫,和平均數據比對后進行調整,”他說,“就像是菇房里出現了一個‘種植保姆’。”
陳劍星介紹說:“杏鮑菇屬于中低溫結實性菌類,對溫濕度有較嚴格的要求,以前,工人們要24小時不間斷地在每個菇房來回巡查,憑經驗調整,現在有了這個物聯網系統,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設定值,在電腦上觀察到菌菇的長勢,而一旦那個數值超出正常值,我們還能馬上收到告警短信,很方便。”
此外,中國移動福建公司與當地農業部門聯合建立的農業數據庫,無疑成了菇農另一個“法寶”。陳劍星說,“以往在食用菌種植過程中,生產的環境參數檢測分析主要是依靠人工經驗,缺乏系統的科學檢測方法。現在有了什么疑問,可以在農業數據庫里查看數據、咨詢專家,如同有了網上的私人顧問。”
不單是在菇房里扮演起智能助手,物聯網與大棚種植“聯姻”,還為我們帶來了“放心蔬果”。在福清三華科技園內就來了幾個“物聯網種植能手”。這些“能手”的外形就是一個鐵匣,鐵匣兩邊各長一“耳朵”,左耳朵“傳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傳給“右耳朵”無線傳輸節點,再傳遞到附近機房內,機房將收集的信息與后臺標準數據信息進行比對智能分析。這樣,大棚管理者在機房內輕點鼠標就能實時了解大棚內的情況。當土壤溫濕度低于后臺設定值時,說明蔬果“口渴”了,這時信息會自動反饋到地頭的自動噴淋設備,該設備馬上開始噴淋。
“有了這套設備,我們不僅干活比以前輕松了很多,而且收益也比以前好了不少,”看著大棚里長勢喜人的多種蔬果,園區管理者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這套系統還將有很多擴展應用,下一步,我們將針對不同蔬果開發不同的技術應用標準,這樣種出來的蔬果抗病性更強、品質更好。最終,我們要爭取讓園區全面進入‘自動化’時代。”
在農業信息化領域,加強農業科技產品的推廣和建設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在八閩大地上,中國移動福建公司以“農業物聯網”技術為抓手,針對八閩的特色農業開發出了豐富農業信息化產品,讓夢想的高科技實實在在的走進了百姓的生活,不少農民華麗轉身,成為新型智能農田的管理者。
漳州市南靖縣一直是遠近聞名的杏鮑菇之鄉,這里生產的杏鮑菇以個大味香遠銷各地。以前,種杏鮑菇可是個累活,要時時留意菇房里的溫濕度變化;現在,坐在家里,菇房溫濕度信息就能一目了然,還可以遠程控制菇房種植設備,實現精細化種植現在的南靖縣開始興起“物聯網”種植。
在南靖縣漳州南靖縣菇農陳劍星的家里,記者就親眼見到了“物聯網”種植的神奇,只見在陳劍星的電腦上,家里五個菇房的手機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數據已經清楚地顯示了出來。“不用下菇房,我就可以在家里通過電腦控制菇房中的各種生產條件,還可以把數據上傳到市農業局的食用菌數據庫,和平均數據比對后進行調整,”他說,“就像是菇房里出現了一個‘種植保姆’。”
陳劍星介紹說:“杏鮑菇屬于中低溫結實性菌類,對溫濕度有較嚴格的要求,以前,工人們要24小時不間斷地在每個菇房來回巡查,憑經驗調整,現在有了這個物聯網系統,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設定值,在電腦上觀察到菌菇的長勢,而一旦那個數值超出正常值,我們還能馬上收到告警短信,很方便。”
此外,中國移動福建公司與當地農業部門聯合建立的農業數據庫,無疑成了菇農另一個“法寶”。陳劍星說,“以往在食用菌種植過程中,生產的環境參數檢測分析主要是依靠人工經驗,缺乏系統的科學檢測方法。現在有了什么疑問,可以在農業數據庫里查看數據、咨詢專家,如同有了網上的私人顧問。”
不單是在菇房里扮演起智能助手,物聯網與大棚種植“聯姻”,還為我們帶來了“放心蔬果”。在福清三華科技園內就來了幾個“物聯網種植能手”。這些“能手”的外形就是一個鐵匣,鐵匣兩邊各長一“耳朵”,左耳朵“傳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傳給“右耳朵”無線傳輸節點,再傳遞到附近機房內,機房將收集的信息與后臺標準數據信息進行比對智能分析。這樣,大棚管理者在機房內輕點鼠標就能實時了解大棚內的情況。當土壤溫濕度低于后臺設定值時,說明蔬果“口渴”了,這時信息會自動反饋到地頭的自動噴淋設備,該設備馬上開始噴淋。
“有了這套設備,我們不僅干活比以前輕松了很多,而且收益也比以前好了不少,”看著大棚里長勢喜人的多種蔬果,園區管理者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這套系統還將有很多擴展應用,下一步,我們將針對不同蔬果開發不同的技術應用標準,這樣種出來的蔬果抗病性更強、品質更好。最終,我們要爭取讓園區全面進入‘自動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