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姐妹們,不靠養殖也能增收!”17日,晉安區婦聯邀請福建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專家,為晉安區日溪鄉梓山村的婦女舉辦食用菌栽培技術講座。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100多名當地留守婦女不時會心點頭,不時認真做記錄。
據悉,2002年以前,梓山村80%的農戶都以養豬為生,最大的養豬戶年出欄千余只豬。為保護福州城市第二水源,梓山村從2008年起陸續拆除豬欄養殖面積8萬平方米。村民們賴以生存的養豬場被拆除,基本生活受到影響。為帶動村民轉產轉業,去年10月 ,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入股,36戶畜禽養殖戶集資300萬元成立了梓山黑木耳協會,以“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
講座結束后,省農科院專家還來到田間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梓山村支部書記肖尚政指著田間長勢正旺的黑木耳告訴記者,目前梓山村食用菌生產基地有120畝,去年下半年第一期投產,培育食用菌120多萬袋,產品包括鮮木耳和干木耳,主要銷往浙江和上海,預計能實現年產值600多萬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如今食用菌逐漸成為村里的第一主導產業,培育出了一批農村栽培能手,全村從業人員達130多人。“如果今年黑木耳收成還不錯的話,下一步打算在全村大面積推廣種植。”肖尚政說。
據悉,2002年以前,梓山村80%的農戶都以養豬為生,最大的養豬戶年出欄千余只豬。為保護福州城市第二水源,梓山村從2008年起陸續拆除豬欄養殖面積8萬平方米。村民們賴以生存的養豬場被拆除,基本生活受到影響。為帶動村民轉產轉業,去年10月 ,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入股,36戶畜禽養殖戶集資300萬元成立了梓山黑木耳協會,以“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
講座結束后,省農科院專家還來到田間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梓山村支部書記肖尚政指著田間長勢正旺的黑木耳告訴記者,目前梓山村食用菌生產基地有120畝,去年下半年第一期投產,培育食用菌120多萬袋,產品包括鮮木耳和干木耳,主要銷往浙江和上海,預計能實現年產值600多萬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如今食用菌逐漸成為村里的第一主導產業,培育出了一批農村栽培能手,全村從業人員達130多人。“如果今年黑木耳收成還不錯的話,下一步打算在全村大面積推廣種植。”肖尚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