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雖已是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梁山縣小路口鎮食用菌種植示范園區的銀耳種植房里卻是一片皚皚似雪,新出的銀耳一簇簇潔白如雪,長勢喜人,幾位銀耳種植戶正聚在一起討論著今年的銀耳種植情況。
食用菌種植在小路口鎮有著悠久的傳統,由于過去多采取單一的粗放式種植模式,經濟效益難以保證。近年來,小路口鎮將食用菌產業做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來抓,集中精力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銀耳、香菇、杏鮑菇、茶樹菇、白平菇、袖珍菇、黑木耳等多個品種的種植現在皆已形成產業規模。截止目前,小路口鎮已發展食用菌生產基地6個,全鎮食用菌栽培面積達750000余平方米,年產鮮菇1200萬公斤,總產值約9600萬元,可帶動農民人均增加收入200多元,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河南、河北、安徽等十幾個省市。
食用菌種植在小路口鎮有著悠久的傳統,由于過去多采取單一的粗放式種植模式,經濟效益難以保證。近年來,小路口鎮將食用菌產業做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來抓,集中精力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銀耳、香菇、杏鮑菇、茶樹菇、白平菇、袖珍菇、黑木耳等多個品種的種植現在皆已形成產業規模。截止目前,小路口鎮已發展食用菌生產基地6個,全鎮食用菌栽培面積達750000余平方米,年產鮮菇1200萬公斤,總產值約9600萬元,可帶動農民人均增加收入200多元,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河南、河北、安徽等十幾個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