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山之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菌棒標準化生產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忙著把發育好的菌棒裝進集裝箱,然后貼上商標,發往美國洛杉磯。
據山之舟公司經理包金亮介紹,近年來,隨著鮮菇出口“綠色壁壘”風險不斷加大,公司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基地購置了微電腦控制設備,采用流水線作業,實現了食用菌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從生產鮮菇轉向生產菌棒。這一改,生產效率馬上大幅提高,目前,基地日均生產菌棒達2萬多個,菌棒質量大為提高,由此吸引了許多國外客商的眼球。今年春節后第一天(年初七)上班,公司就忙著發貨,首批1.5萬個菌棒發往韓國。昨天這個柜是春節后第10個柜,共1.6萬個菌棒,今晚運到上海裝船,10天左右即可到達美國。公司通過“國內發菌、國外出菇”的模式向國外地區銷售菌棒,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讓國外消費者嘗到貨真價實的“磐安生態菇”,打響了“磐安香菇”品牌。
包金亮告訴筆者,按目前國外公司的要求,菌棒的訂單數還會不斷增加。為此,公司將對原有的生產線和培養室進行技術提升,加大生產能力,計劃今年向美國、韓國、日本、瑞典、新西蘭等8個國家出口菌棒200多萬袋,預計銷售額可達1000多萬元。同時,菌棒的大量出口,將有效帶動周邊菇農發展,促進菇農增收。
據山之舟公司經理包金亮介紹,近年來,隨著鮮菇出口“綠色壁壘”風險不斷加大,公司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基地購置了微電腦控制設備,采用流水線作業,實現了食用菌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從生產鮮菇轉向生產菌棒。這一改,生產效率馬上大幅提高,目前,基地日均生產菌棒達2萬多個,菌棒質量大為提高,由此吸引了許多國外客商的眼球。今年春節后第一天(年初七)上班,公司就忙著發貨,首批1.5萬個菌棒發往韓國。昨天這個柜是春節后第10個柜,共1.6萬個菌棒,今晚運到上海裝船,10天左右即可到達美國。公司通過“國內發菌、國外出菇”的模式向國外地區銷售菌棒,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讓國外消費者嘗到貨真價實的“磐安生態菇”,打響了“磐安香菇”品牌。
包金亮告訴筆者,按目前國外公司的要求,菌棒的訂單數還會不斷增加。為此,公司將對原有的生產線和培養室進行技術提升,加大生產能力,計劃今年向美國、韓國、日本、瑞典、新西蘭等8個國家出口菌棒200多萬袋,預計銷售額可達1000多萬元。同時,菌棒的大量出口,將有效帶動周邊菇農發展,促進菇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