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金亮,磐安縣山之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縣農民科技協會副會長,縣八屆政協常委。
食用菌是我縣的農業支柱產業,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作為我縣食用菌種植大戶的包金亮和政協新渥聯絡組的委員們對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包金亮認為,食用菌產業要持續發展,必須轉變和創新。要由政府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傳統生產方式向標準化生產方式轉變、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方向轉變、由分散栽培模式向集約化栽培模式轉變,實現集約型、標準化生產。
包金亮說,就我縣資源狀況和目前產業發展形勢來看,擴大規模難度較大,對現有資源進行重組和調配,適度規模發展和集約化生產是較理想的發展模式。適度規模利于生產和銷售;而集約化生產則可以把整個生產流程各個工序、設備功能良好匹配與發揮,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潤。
另外,包金亮還主張以“打生態牌、念科技經、走特色路”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思路,以“生態立菇、科技強菇”為抓手,以“種特色菇”為手段,把“生態菇”做成旅游產品和磐安特產,增強市場競爭力。
包金亮認為,食用菌產業要持續發展,必須轉變和創新。要由政府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傳統生產方式向標準化生產方式轉變、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方向轉變、由分散栽培模式向集約化栽培模式轉變,實現集約型、標準化生產。
包金亮說,就我縣資源狀況和目前產業發展形勢來看,擴大規模難度較大,對現有資源進行重組和調配,適度規模發展和集約化生產是較理想的發展模式。適度規模利于生產和銷售;而集約化生產則可以把整個生產流程各個工序、設備功能良好匹配與發揮,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潤。
另外,包金亮還主張以“打生態牌、念科技經、走特色路”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思路,以“生態立菇、科技強菇”為抓手,以“種特色菇”為手段,把“生態菇”做成旅游產品和磐安特產,增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