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全國唯一的國家級食用菌品種改良中心尤溪縣,縣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掛牌創辦建立了“尤溪縣油茶殼栽培香菇科普示范基地”。
近年來,受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發展油茶種植業政策所惠的尤溪縣油茶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全縣油茶林面積發展到了 23.5萬畝,成為“中國油茶之鄉”、全國油茶示范基地建設試點縣、福建省油茶產業第一大縣。與此相應的是,該縣每年脫籽后的油茶殼也多達5000多噸。這些油茶殼有的當柴燒,有的當廢料倒掉,既污染了空氣又影響了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
該縣老科協林業專委會會員陳振財經過多次的科學實驗和反復比較,他發現廢料油茶殼的纖維硬度,一點也不比雜木差,就材質而言完全可以取代木和草生產香菇。在有關專家的熱心支持和指導下,經過不斷的實驗和探索,克服了種種難關,成功地摸索出以油茶殼生產香菇的一整套成熟的技術方案。2011年,利用油茶殼廢料為原料栽培了20多畝、30多萬袋的香菇,大獲成功,不僅產量高,味道尤為鮮美,產值達100多萬元,與以往用木屑相比,增收20萬元。此外,生產完香菇后的油茶殼廢料還可作為生產蔬菜的有機肥,循環利用,既節省化肥的施用又可長效地增強地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收。所生產的質優味美的綠色香菇成為市場新寵。(林盛)
近年來,受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發展油茶種植業政策所惠的尤溪縣油茶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全縣油茶林面積發展到了 23.5萬畝,成為“中國油茶之鄉”、全國油茶示范基地建設試點縣、福建省油茶產業第一大縣。與此相應的是,該縣每年脫籽后的油茶殼也多達5000多噸。這些油茶殼有的當柴燒,有的當廢料倒掉,既污染了空氣又影響了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
該縣老科協林業專委會會員陳振財經過多次的科學實驗和反復比較,他發現廢料油茶殼的纖維硬度,一點也不比雜木差,就材質而言完全可以取代木和草生產香菇。在有關專家的熱心支持和指導下,經過不斷的實驗和探索,克服了種種難關,成功地摸索出以油茶殼生產香菇的一整套成熟的技術方案。2011年,利用油茶殼廢料為原料栽培了20多畝、30多萬袋的香菇,大獲成功,不僅產量高,味道尤為鮮美,產值達100多萬元,與以往用木屑相比,增收20萬元。此外,生產完香菇后的油茶殼廢料還可作為生產蔬菜的有機肥,循環利用,既節省化肥的施用又可長效地增強地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收。所生產的質優味美的綠色香菇成為市場新寵。(林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