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廠化生產的赤靈芝
工廠化生產的杏鮑菇
“10年前,說到食用菌,人們的印象還只是香菇、木耳之類,這兩年到市場上看看,品種已多到數不勝數。這全都受益于廣東省微生物所等單位近年完成的‘食藥用菌工廠化生產與精深加工關鍵技術’項目。”2月20日,廣東省科技廳科管處召集部分媒體記者,介紹2012年度廣東科學技術獎擬獎項目時,一位負責同志的話說得實實在在。深入了解,該項目的確稱得上一個“頂天立地”的好項目,不僅貼近民生,惠及企業和行業,在學科前沿也多有建樹。
該項目針對食藥用菌產業發展的資源、栽培、加工、質控等產業關鍵環節的主要問題,發明了系列的新技術和新產品:
在坦桑尼亞和中國西藏等地共采集分離野生食藥用菌470多株,制作標本650多份,首次構建了非洲和西藏的野生食藥用菌種質資源庫;采用自研技術馴化選育出33株良種,其中篩選出4株比常規品種多糖含量高1.2—1.7倍,三萜含量高1.4—2.3倍的野生靈芝,以及離褶傘、奧德蘑等美味食用菌。
發明了采用熱泵、熱回收和水簾原理的溫度調控節能技術,采用制冷冷凝水回收霧化加濕和帶狀LED燈陣的濕度與光照調節節能技術;設計出整合溫、濕度調節、室內空氣循環及換氣功能的節能系統,實現了人工氣候的自動控制,調節精度優于常規的工廠化栽培系統,可適應多數食藥用菌品種的生長參數,經工廠化栽培示范應用,總體節能27%。
篩選出具有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輔助降血糖等功能和對腫瘤細胞及病毒有抑制作用的食藥用菌品種;通過開展活性成分單體分析、功能活性作用的分子機理的研究,首次發現全靈芝剝壁孢子可抑制腫瘤細胞生存、黏著貼壁和轉移;發現并分離出有明顯降血糖效果的靈芝單峰多糖F31;發明了原態提取、超高壓提取、膨化結合發酵提取等食藥用菌精深加工技術,開發出系列食用菌大宗風味營養基料和以基料為基礎的20多個食藥用菌健康食品和功能保健產品。
研制出食藥用菌基因指紋快速鑒定新技術,使鑒定時間從數月減少到半天;發明了有害微生物的多重PCR-MIX及LAMP分子檢測方法,鉛、鎘、砷等重金屬檢測新技術;建立了凝膠滲透色譜多糖測定方法,以及基于多種腫瘤細胞試驗模型的抗腫瘤活性成分及其功效檢測技術;并發現靈芝孢子油的酸價高低與抗腫瘤作用呈正相關。研究制定了《草菇菌種》國家標準(GB/T23599-2009)、《金針菇》廣東省地方標準(DB44/T 462-2008)和《靈芝(赤芝)菌種》廣東省地方標準(DB44/T 868-2011)。
該項目成果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靈芝的抑制腫瘤和降血糖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已推廣到近百家食藥用菌生產企業應用。據廣東星河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粵微食用菌技術有限公司、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和廣東匯香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的統計,2009—2011年共取得新增銷售收入30.7億元,新增利潤5.8億元,新增稅收3.6億元,創匯1458萬美元。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申報發明專利30件(授權14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2件,發表論文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