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日報訊:“去年,我種植食用菌總收入達11萬元,純收入3萬多元,今年將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帶動更多的人致富。”日前,楊平對筆者高興地說。
楊平曾是沐川縣中藥材公司的職工。1996年,中藥材公司因種種原因效益不好,于是他離崗自謀生路,他打聽到成都新津縣董承祥種食用菌賺了錢的消息,于是登門拜師學藝2個月,回到沐川租了一間小屋一邊學習書本知識一邊實踐,遇到問題自己不能解決時,就親自去向師傅請教。有了一定的經驗后,他擴大種植規模,不久就見到成效。
1999年上半年,中藥材公司正式破產,這時他決定把種食用菌當成自己的事業。同年10月,他在幸福鄉柏香村一組租地2.7畝,并多方籌集資金3萬余元建起了食用菌廠房和消毒設施,開始大規模種食用菌,品種有平菇、滑菇、毛木耳等。自己忙不過來,還雇請了3名工人,從2002年起種植規模達到4.5萬袋,年銷售收入1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近1萬元,他種的食用菌特別是滑菇和毛木耳不僅外觀好看而且營養豐富、香味濃厚,暢銷犍為、市中區等地。在他的帶動下,去年柏香村一組村民鄧國松也種起了食用菌,并已初見成效。(敖良銀)
編輯點評: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楊平下崗后,不等不靠,走出城市,放眼農村,學習技術,成功在農村創業的事例值得借鑒。眾所周知,城市就業壓力與日俱增,但農村天地廣闊,下崗職工可以換一種角度,跳出城市,依靠學習技術技能,提高自身素質,選好發展項目,到農村去開拓一片天空,實現就業與創業,也不失為一條好路子。
但農村就業不是盲目的,也需要個人的艱苦奮斗;下崗職工農村創業也需要相關部門統籌。建議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措施,對到農村創業的下崗職工予以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