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邦以農為本。秉承這一核心要義,全省丘區農業大縣金堂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不斷書寫新篇章。該縣始終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的重要內容,其規模、產量、產值不但居西部第一,也名列全國前茅。
2013年1月中旬,以“綠色 科技 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四川(金堂)食用菌博覽會將在金堂揭幕,通過匯集智慧,著力探索全國食用菌產業的新跨越,為保供增收作貢獻。
思路、政策、企業 “多輪驅動”發展產業
這是量的積累——金堂縣食用菌生產規模達5.4億袋,產量36萬噸,產值近15億元;食用菌主產鄉鎮9個,菇農近2萬戶,從業人員10多萬人。
這是質的飛躍——從高端化、高質化、高效化入手,金堂在全國食用菌行業已經成為翹楚。擁有2個“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鄉鎮”,4個 “全國食用菌先進協會”,1個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示范單位。
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
據金堂縣農發局相關人士介紹,“定思路、出政策、強企業是三大關鍵詞”。據悉,該縣按照“一鎮一主業一園區”產業布局,確定清江鎮、趙家鎮、竹篙鎮、土橋鎮等為食用菌主產鄉鎮;縣財政每年都安排上千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食用菌產業發展;并對積極“走出去”的食用菌企業以及規模化發展的基地、龍頭企業,給予資金和政策幫扶,“如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或出口超過100萬美元的企業將獲得 ‘以獎代補’的一次性獎勵等”。多模式的利益聯結機制,不但帶動土地、資金和技術等生產要素有效集聚,更帶動了農戶積極性。目前,全縣已建成食用菌專業協會6個,覆蓋了大部分種植戶。
研發、管理、創建 “多管齊下”打造品牌
農業科技水平決定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科技進步程度決定農業現代化程度。因此,“堅持以創新增優勢,以管理增質量,以品牌增效益”,成為該縣食用菌產業始終保持優勢的重要路徑。
據金堂縣農發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加強品種研發,該縣積極與高校及省農科院合作,確保其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研究領先周邊地區。
在標準化管理方面,金堂在全省率先制定 《食用菌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實行種植大戶生產過程全跟蹤制度。有“中國姬菇第一鎮”美譽的金堂縣清江鎮,更通過國家級姬菇標準化示范基地檢查驗收,“這就意味著,國家農產品(姬菇)質量標準將執行金堂標準”。
在創建知名品牌方面,該縣整體推動食用菌產業品牌化、標準化發展。截至目前,全縣被農業部認定的無公害食用菌生產基地達8000余畝,5個食用菌加工企業獲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3家企業通過HACCP食品安全體系認證,金堂姬菇獲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未來 建全省最大標準化菌種場食用菌產值爭創全國第一
力爭在全省丘區率先建成小康社會,要把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都市農業、生態農業作為縣域經濟的一大支撐。目前,該縣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壯大,也在提高農民收入和增強購買力、服務全縣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下一步,該縣將“三步走”,進一步做強做大以食用菌為主的現代農業體系。
進一步建立完善良種繁育管理體系,建立一個年產優質菌種600萬瓶以上、全省最大的標準化菌種場,確保全縣及周邊區縣優質食用菌種植。
進一步深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規范完善食用菌栽培管理技術標準,實現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全面建成溯源體系,爭創食用菌出口示范縣,提升食用菌產值,爭創全國第一,助農增收。
進一步強化菌渣的無害化處理,積極探索菌渣還田、菌渣肥料、菌渣飼料等綜合利用途徑,使全縣菌渣利用率達90%以上,變廢為寶,實現循環利用、科學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