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廣坪鎮曹家溝,是一個在食用菌產業上成長起來的小康示范村。金秋時節,筆者走進曹家溝村,只見一間間培育食用菌的黑色大棚猶如鑲嵌在青山綠水間的一顆顆黑珍珠。
“十年多了,從2000年種食用菌以來,我們不知吃過多少苦,就為了掙錢過上好日子”。九組村民曹翠芳家的四間兩層新房修建在陽青路邊,很是醒目。回憶起自家種植食用菌的歷史,曹翠芳感慨不已。
曹永宏接過妻子的話題:“我們這經濟來源單一,這些年如果不是發展食用菌,別說供兩個娃上大學、修新房,恐怕連溫飽都成問題呢。”曹永宏說,今年他家又種了8000袋袋料香菇,因自家有青鋼林資源,降低了袋料成本,按目前的市場行情,今年食用菌純收入4萬元沒問題。
曹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潘峰介紹說,九十年代初,廣坪鎮為尋求一條致富門路,從外地引進了椴木香菇、木耳栽培技術。“沒想到農戶食用菌接種成活率僅有60%,出菇率僅70%,種植食用菌脫貧致富成了一句空話,其他村的農戶都忍痛拆除了種植大棚另尋門路,只有我們村部分村民仍然堅持著。”
2000年,廣坪鎮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河南西峽縣引進袋料香菇生產技術,聘請了5名有經驗的市場營銷經理專門從事對外銷售和聯系客商工作。潘峰從中覓得了先機,他通過算賬對比,聯合村委會成員發動了26戶群眾投入生產。
2001年,潘峰帶動親朋好友發展袋料香菇35000袋,曹永宏、李明富等十年來始終堅持規模生產袋料香菇的農戶獲得了廣坪政府資金和技術上的扶持。漸漸地,袋料香菇種植被全村群眾接受了,發展食用菌的農戶越來越多。2011年,全村285戶群眾有256戶發展袋料香菇,農戶楊天生家有6個食用菌大棚,年純收入4萬元以上,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曹家溝群眾致富的主導產業。2009年,曹家溝村被評為陜西省“一村一品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為自己贏得良好的口碑。
曹家溝村的成功讓周邊其他村的群眾眼熱不已,都積極邀請村上種植大戶去做技術指導,并聘請村中富余勞力做裝袋工作。“在裝袋高峰期,村上至少有300多個群眾到其他村組裝袋掙錢,每天最高的有125元的收入。”種植大戶李明貴說。
“現在,我們村的種植大戶都成了袋料香菇的土專家、技術員,時常被其他村鎮的、四川青川、劍閣等外省市縣的請去指導食用菌發展。這不,我們幾個剛從甘肅陽壩辦了技術培訓班回來,既傳授了技術,又增加了收入,一舉兩得??!”曹永宏瞇縫著眼睛,滿是得意
每到鮮菇出產旺季,福建、浙江、重慶等地的客商直接駕車上門收購。“最多一天,有80多名客商到村上收購食用菌,很多時候都是供不應求。只要我們有貨,自有人上門來,根本不愁銷路!”潘峰滿臉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