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縣木黃鎮盤龍村富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村民們今年嘗到了豐收的滋味,已采摘的12萬斤香菇均以5元一斤的價格被重慶客商收購。
今年,盤龍村14個村民籌集資金70多萬元,加上縣政府30多萬元的補助,發展起30萬棒食用菌。食用菌種植經驗豐富的王友明結合印江實際,采取半埋式的食用菌栽種新技術,保證了產量與品質。
王友明介紹,按照每斤香菇5元的價格計算,今年14個村民發展的30萬棒食用菌純收入可望超過100萬元。每畝食用菌的收入在3萬元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萬元地。
盤龍村響水組村民王朝俊投入資金5萬元入股,他估計收入超過5萬元沒問題。加上王朝俊夫婦倆在食用菌基地的務工收入,今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
“下一年,就算是沒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我們也一定能將產業發展壯大起來。”富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王友明充滿信心。他們計劃,明年在周邊村寨發展1000畝左右食用菌,帶動500戶左右群眾,實現技術指導、專業種植、市場拓展相對獨立的流程化生產。
自2011年推廣發展食用菌以來,印江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適合當地發展的新技術。今年,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8個鄉鎮發展了1500余萬棒食用菌,并對群眾發展食用菌進行補助。還積極進行品牌打造,“梵凈蘑菇”品牌通過國家商標局注冊認證。據了解,下一步,印江將采取“總公司+加工企業+基地+農戶”的倒金字塔模式,引進食用菌加工企業,對食用菌發展的技術、加工及市場進行統一管理,實現產業抱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