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野生紅菇產量喜獲大豐收,讓這里的村民喜上眉梢。容縣山區農民都說,這是容縣政協幫助他們找到的致富“金鑰匙”。
容縣一些鄉鎮的山上生長著野生紅菇,屬珍稀野生食用菌,在廣西及廣東、福建、臺灣、馬來西亞等地市場需求量很大,價格居高不下。過去,當地農民不懂得野生紅菇的科學管理,紅菇產量不高。為此,容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就如何提高野生紅菇產量進行調研,并與有關技術人員和育菇能手潛心研究,反復實踐。在此基礎上,縣政協委員在今年政協全會上提出了《關于大面積普及科學管理技術,提高紅菇產量的建議的提案》,得到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采納。
為了把科研成果盡快應用到野生紅菇的科學管理中,容縣政協又配合科技、農業、林業等有關部門對菇農代表進行技術培訓,請他們到野生紅菇高產示范基地參觀學習,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廣大菇農。
野生紅菇生長的先天條件是必須有紅椎林,產量不高主要是紅椎林分布不均。為此,容縣政協委員配合農技人員指導菇農將過密的紅椎樹移到過疏處,對大面積的雜木山進行墾荒煉山后,重新種上紅椎樹,并調整光照度,引來山泉水,用木樁或水泥柱拉起遮陽網,讓野生紅菇的產量大幅提高。據預測,今年容縣野生紅菇干品總產可達19.2萬公斤,總收入可望達到1.7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