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許多人來說,松茸已經成為云南野山菌的代表。云南當地人把松茸叫做“臭雞樅”,以前很少有人食用。
日本是松茸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他們將松茸視作神圣的食物。云南品級最高的松茸都會出口日本。2012年第一批出口日本的松茸,平均每公斤價格高達140美元,而在國內市場上,每公斤的價格是一兩百元人民幣。
松茸是一種不好依照中國傳統烹飪方式打理的食材,其質感脆嫩,具有吸水性,做不好往往發苦,味道也不及其他菌類濃郁。新鮮的松茸色澤鮮明,菌蓋呈褐色,菌柄呈白色,選料以骨朵未開、呈球狀的最佳,打開骨朵呈傘狀的次之。由于松茸碰不得鐵腥氣,所以削皮時最好用竹片,小心地刮去外層的褐色薄膜,盡量不要影響其本來形態。
在木水花野生菌市場,松茸堆中往往還有贗品。有一種菌類與松茸類似,只是比松茸多一些深色花紋,將花紋刮去,與真松茸差別不大。按照嚴格的要求,松茸清洗最好用臭氧活水,松茸有吸水性,不能浸泡;而市場上,為了增加重量,許多都是用純凈水浸泡。
松露也是這樣。在歐洲,這是一種珍稀昂貴的食材,無論是法國的黑松露還是意大利的白松露,都價比黃金。云南的松露產量不少,在當地便宜,然而搖身一變,就可以打扮成為高端食材混進高檔西餐廳的廚房。這是一種被高估的美味,香氣濃重,口感卻平平,有一種咀嚼木渣的感覺。
兩種食材都是“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典型,經過種種渲染,它們不再是隨處可尋的家常菌子,而成為某種高端生活方式的象征。
真正意義上的菌子,是人與自然互相平衡的產物,是大自然的饋贈。野生菌無法人工培育,只能在自然環境中自由生長。尊重自然,保護環境,菌子才能像老朋友一樣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