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甸振江鎮渾江村茫茫的大山之中,不僅有神秘的野山參,還有一種珍奇美味——松茸。按照當地村民的說法,在寬甸要想找到松茸,只有兩個地方,除了這里,另一個地點在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不過,眼下已進入采收期的松茸卻難覓蹤跡。
找松茸一聞臭二看環境
8月25日天剛亮,渾江村四組村民陳樹坤便起床上山尋找松茸,這已經是他這個月第四次上山碰運氣了,前幾次他均無功而返,這次他選擇了離家十多公里的一個山頭。
進山的過程中,陳樹坤沒吸一根煙。他說是為了保證良好的嗅覺,雖然松茸吃起來香,但未出土的松茸卻有一股臭味,當地村民正是循著這種味道尋找松茸的。
“采松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天要往返四五十公里。”陳樹坤說。并不是所有的山上都長有松茸。松茸通常長在海拔三百米以上的無任何污染的松樹和闊葉樹種混搭的林中,它與松樹根具有共生關系,又需要有闊葉林的蔭蔽條件。但樹林不能太茂盛,些許陽光能照射進來,土壤要潮濕,要有很厚的腐殖層,這樣才利于松茸的生長。除此之外,找到一種名叫羊胡草的植物也至關重要,羊胡草既可以保持松茸的濕潤,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羊胡草的地方往往能找到松茸。
到達山腰,陳樹坤用木棍相繼在幾處地方試探。他說,當地村民采的都是還沒冒出地面尚未開傘的松茸,開傘的松茸時間長,屬于老松茸,肉質和品質都不好,不開傘的營養價值高,品質好,所以貴。判斷松茸好壞,首先看開不開傘,開傘越大越不值錢,其次看顏色,看有沒有蟲洞。
“采松茸是有學問的。”陳樹坤說,如果找到松茸,就用木棍將松茸周圍的土撥開,將松茸的根部撬出捧在手中,整套動作很小心。松茸放在手里的時間也不能過長,否則松茸就會變黑,松茸起出后,用樹葉輕輕包裹起來。當地村民都不用金屬器具挖掘松茸,他們認為金屬成分與松茸接觸會起氧化反應,讓松茸變黑,破壞營養成分,另外,金屬器具會污染土壤,影響松茸的生長。
成品松茸體長約四厘米,如果發現幼茸,村民就會在旁邊插一根樹枝作為標記,以便日后尋找,同時也是提示其他人:此茸有主了。
陳樹坤說,松茸起出后,一定要把原來的土壤原樣覆蓋回去,明年在同樣的條件下就有可能再生長出來,所以當地村民能夠找到松茸就是根據這個經驗。茫茫林海中,哪座山,哪片坡地有松茸,只要采過,那個位置都會在心里牢牢記住。而如果不把土壤覆蓋回去,那么松茸的菌絲體被太陽曬死,就不會再長了。這些年,渾江村的松茸林地一般不允許陌生人進入,不熟悉地形的人很容易踩踏破壞了幼茸,那損失就大了。
陳樹坤一直轉到上午十點多要下山時,也沒發現一只松茸。他不禁聯想到今年其他山貨的收成情況。“去年收山,這個時候山上的榛蘑一片一片的,但今年量卻很少。”陳樹坤說,去年,當地村民每天都能采到十斤左右的松茸,照目前的情況看,今年松茸的產量有可能減少。不過他還存有一絲希望,每年的9月中旬才是出菇旺季,屆時可能與眼前的情況不同。但那時采松茸的村民也多,最多有一百多人爭搶地盤,這也是他現在就急于尋找松茸的原因。
松茸離百姓餐桌還很遠
陳樹坤采松茸十幾年,這幾年他還同時做起了收購松茸的生意。他說,村民將松茸采下后要在冰箱里降溫,一般只可保鮮3到5天,然后賣給收購商。收購商再用保溫箱包裝,上面放上冰袋。
到陳樹坤那收購松茸的多數是來自吉林延吉的商人,也有當地人買去送禮或泡酒喝。他說,由于松茸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要求極為苛刻,至今人工栽培還沒有成功的,完全靠野外采集。其肉質細嫩,營養價值之高早已被人們公認。在日本,吃松茸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相傳二戰時期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后,惟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茸,從此,日本人把松茸看成“神菌”。
物以稀為貴。陳樹坤說,前幾年松茸收成不錯時,每年也只能收到一兩千斤松茸,松茸的價格多在每斤150至200元。就今年的形勢和目前的訂單看,松茸的價格將達到三百元一斤。
松茸的高貴身價,記者在丹東市一家高檔酒店得到了證實。據該酒店陳經理介紹,作為最好的菌類,該酒樓一直將其視作高檔菜肴。點松茸的消費者并不多,只有那些高消費群體才敢一飽口福。松茸的吃法有多種,做湯,煎著吃……不過多數人選擇生吃,他們認為生吃才不會破壞松茸原有的營養成分。但無論什么吃法,一只松茸都要賣到87元。
找松茸一聞臭二看環境
8月25日天剛亮,渾江村四組村民陳樹坤便起床上山尋找松茸,這已經是他這個月第四次上山碰運氣了,前幾次他均無功而返,這次他選擇了離家十多公里的一個山頭。
進山的過程中,陳樹坤沒吸一根煙。他說是為了保證良好的嗅覺,雖然松茸吃起來香,但未出土的松茸卻有一股臭味,當地村民正是循著這種味道尋找松茸的。
“采松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天要往返四五十公里。”陳樹坤說。并不是所有的山上都長有松茸。松茸通常長在海拔三百米以上的無任何污染的松樹和闊葉樹種混搭的林中,它與松樹根具有共生關系,又需要有闊葉林的蔭蔽條件。但樹林不能太茂盛,些許陽光能照射進來,土壤要潮濕,要有很厚的腐殖層,這樣才利于松茸的生長。除此之外,找到一種名叫羊胡草的植物也至關重要,羊胡草既可以保持松茸的濕潤,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羊胡草的地方往往能找到松茸。
到達山腰,陳樹坤用木棍相繼在幾處地方試探。他說,當地村民采的都是還沒冒出地面尚未開傘的松茸,開傘的松茸時間長,屬于老松茸,肉質和品質都不好,不開傘的營養價值高,品質好,所以貴。判斷松茸好壞,首先看開不開傘,開傘越大越不值錢,其次看顏色,看有沒有蟲洞。
“采松茸是有學問的。”陳樹坤說,如果找到松茸,就用木棍將松茸周圍的土撥開,將松茸的根部撬出捧在手中,整套動作很小心。松茸放在手里的時間也不能過長,否則松茸就會變黑,松茸起出后,用樹葉輕輕包裹起來。當地村民都不用金屬器具挖掘松茸,他們認為金屬成分與松茸接觸會起氧化反應,讓松茸變黑,破壞營養成分,另外,金屬器具會污染土壤,影響松茸的生長。
成品松茸體長約四厘米,如果發現幼茸,村民就會在旁邊插一根樹枝作為標記,以便日后尋找,同時也是提示其他人:此茸有主了。
陳樹坤說,松茸起出后,一定要把原來的土壤原樣覆蓋回去,明年在同樣的條件下就有可能再生長出來,所以當地村民能夠找到松茸就是根據這個經驗。茫茫林海中,哪座山,哪片坡地有松茸,只要采過,那個位置都會在心里牢牢記住。而如果不把土壤覆蓋回去,那么松茸的菌絲體被太陽曬死,就不會再長了。這些年,渾江村的松茸林地一般不允許陌生人進入,不熟悉地形的人很容易踩踏破壞了幼茸,那損失就大了。
陳樹坤一直轉到上午十點多要下山時,也沒發現一只松茸。他不禁聯想到今年其他山貨的收成情況。“去年收山,這個時候山上的榛蘑一片一片的,但今年量卻很少。”陳樹坤說,去年,當地村民每天都能采到十斤左右的松茸,照目前的情況看,今年松茸的產量有可能減少。不過他還存有一絲希望,每年的9月中旬才是出菇旺季,屆時可能與眼前的情況不同。但那時采松茸的村民也多,最多有一百多人爭搶地盤,這也是他現在就急于尋找松茸的原因。
松茸離百姓餐桌還很遠
陳樹坤采松茸十幾年,這幾年他還同時做起了收購松茸的生意。他說,村民將松茸采下后要在冰箱里降溫,一般只可保鮮3到5天,然后賣給收購商。收購商再用保溫箱包裝,上面放上冰袋。
到陳樹坤那收購松茸的多數是來自吉林延吉的商人,也有當地人買去送禮或泡酒喝。他說,由于松茸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要求極為苛刻,至今人工栽培還沒有成功的,完全靠野外采集。其肉質細嫩,營養價值之高早已被人們公認。在日本,吃松茸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相傳二戰時期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后,惟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茸,從此,日本人把松茸看成“神菌”。
物以稀為貴。陳樹坤說,前幾年松茸收成不錯時,每年也只能收到一兩千斤松茸,松茸的價格多在每斤150至200元。就今年的形勢和目前的訂單看,松茸的價格將達到三百元一斤。
松茸的高貴身價,記者在丹東市一家高檔酒店得到了證實。據該酒店陳經理介紹,作為最好的菌類,該酒樓一直將其視作高檔菜肴。點松茸的消費者并不多,只有那些高消費群體才敢一飽口福。松茸的吃法有多種,做湯,煎著吃……不過多數人選擇生吃,他們認為生吃才不會破壞松茸原有的營養成分。但無論什么吃法,一只松茸都要賣到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