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丹陽各界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舉全市之力,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力打造“充滿現代活力的創新之城”,而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丹陽富民強市的重要戰略。
在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個個長著金針菇的瓶子正有序的在軌道上行進,不禁問道:“這是怎么回事啊?”“這是以擁有我公司自主知識產權的《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技術研究與開發》科研成果為基礎,與從日本引進的國際上最先進的核心設備相配套,實現的全程生產機械化、栽培管理智能化、料菇比率精量化、產品質量標準化的瓶栽金針菇工廠化自動生產流水線,目前日均能產金針菇35噸。”董事長姜建新說。“我們公司是集食用菌科研、技術開發,菌種選育、擴繁,食用菌工廠化周年栽培,產品收購、加工、銷售,技術培訓和龍頭帶動為一體的江蘇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現擁有溫室菇房650間,金針菇生產車間15000平米,杏鮑菇生產車間3500平米,北冬蟲夏草生產車間2500平米,年產各類食(藥)用菌6000余噸,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2357萬元,利潤1127萬元。”
據姜建新介紹,公司創建10多年來,按照“自主創新、高端引領、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戰略,以高端技術創新為核心,以培育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為重點,積極創建科研平臺,加速食用菌產業升級。2005年建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食用菌研究所,2007年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創建了“中國農科院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分中心”,2008年建立了丹陽市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2010年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為公司顧問,合作共建了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建立了存有66個品種的草菇種質資源庫。筑巢引得鳳凰來,目前公司有一支45名科技人才組成的“常規軍”,還有一支12名專家組成的院士團隊,另有5名從中國農科院、南京農大、吉林農大、江蘇省農科院聘請的技術顧問。有人干事,還要有錢干事。公司每年從銷售收入中提取3%投入研發,現已獲得省級以上科技創新成果5項,申請專利52個,其中5個發明專利、20個實用新型專利和15個外觀設計專利已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為讓科技成果產出最大效益,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紡織廢棉生產食用菌、微生物肥料開發利用》和《草菇工廠化周年生產技術與方法》兩大科技成果及專利,對農林廢氣物進行資源化深度開發,形成了農業有機廢棄物三級利用模式,構建了取之于田、還之于田的“菇——菇——肥”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姜建新對記者說,工廠化生產草菇,大大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投資效益,草菇年畝產量達22噸左右,畝產值25萬元,畝凈利6萬元以上。為了讓更多農民分享到科技創新的成果,公司創建了國家級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以技術培訓為抓手,以供種供料為重點,以訂單收購為核心,讓出草菇銷售市場,著力做大做強深加工和新產品研發,帶動了5000多戶農民,戶均增收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