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縣許鎮鎮民合村農民朱國清,多年來,憑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執著追求,立足鄉土,大力發展蘑菇生產,創建了自己的公司,并帶領周邊農民共同走種植蘑菇致富之路,成為名聞遐邇的致富能手。
今年40歲的朱國清,1997年投資2萬元,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建成了2個蘑菇大棚。到2001年,增加到17個大棚,2002年,僅種菇收入就達18萬元。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朱國清心系群眾。他以培訓、個別指導的形式,把自己種菇的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在他的鼓勵、扶持和幫助下,原東塘鄉東聯、民合等村的農民,紛紛建成起蘑菇大棚。民合村壩劉組特困戶劉根新,家庭經濟拮據,朱國清借錢幫助他建起一個大棚,免費提供技術和銷售服務,賒給他薄膜等生產資料,使劉根新脫了貧,每年純收入2萬元,家中蓋起了新樓房。目前,許鎮鎮蘑菇大棚已發展到600個,并向周邊鎮村輻射。
朱國清四處奔走,建立銷售網點,先后將許鎮蘑菇銷往蕪湖、馬鞍山、南京等蔬菜市場和加工廠,在南京白云市場和上海北市市場設立南陵蘑菇專柜,在常州市和寧波市建立穩定的供貨經銷合同,對方定時來上門取貨,大大方便了菇農賣菇。
2003年元月,朱國清建立了一條日產100噸鹽水菇加工生產線,走制種、栽培和產供銷一體化經營之路,年實現產值300萬元,純利潤50多萬元。目前,他已帶動全鎮300多戶建成600個蘑菇大棚,年產值1800萬元,純收入600萬元,吸納近3000農村勞力就地打工。
2003年,朱國清被評為第二屆安徽省農村致富帶頭人、市優秀共產黨員、縣“食用菌發展優秀示范大戶”。
安徽日報 本報通訊員 何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