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讀者來電詢問:雨水過后,一些草叢里、樹干上冒出了野蘑菇,能否食用呢?
“每年都有人因采食野蘑菇而中毒,甚至喪命。”臺州市中心醫院高級營養保健師張麗軍介紹,浙江省的蘑菇種類達560多種,其中30多種有毒,100多種是否有毒尚不明確。
“預防蘑菇中毒的好辦法就是,不要隨意采摘、進食野生蘑菇。”張麗軍說,市民也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蘑菇。一旦發現蘑菇中毒,要立刻將患者送往醫院。
張麗軍說,未經消化的毒菇,可以采取催吐、導瀉等方法排出。而一旦被消化了,得采取洗胃、灌腸等措施,會導致患者更加痛苦。
幾種常見的毒蘑菇
臭黃菇:食用后會導致惡心、嘔吐、腹瀉一類的野蘑菇,往往是臭黃菇。這種蘑菇毒性潛伏期短、發病快。一般食用后半小時左右即發病,初期及時催吐可減輕病癥。
半卵形斑褶菇:半卵形斑褶菇會引起精神興奮精神錯亂,又稱“致幻蘑菇”,因其子實體具有毒性、人類食用中毒后可引起幻覺反應而得名。菌柄圓柱形,菌褶初期灰白,后期呈現灰黑相間的花斑,直生,稍密,長短不一。
亞稀褶黑菇:會引起呼吸與循環系統衰竭,死亡率極高的是亞稀褶黑菇。此種毒菌誤食中毒發病率70%以上,半小時后發生嘔吐,死亡率達70%,屬于“呼吸循環損害型”。此種黑菇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6~11.8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淺灰色至煤灰黑色,表面干燥,邊緣色淺而內卷,無條棱。
鹿花菌:鹿花菌會產生溶血性貧血,食用后患者會出現面色蒼白、身體虛弱的癥狀。生長在針葉林的沙質土壤,于春天及初夏長成。菌蓋很不規則,有些像腦部,可以高10厘米闊15厘米。菌蓋可以是紅色、紫色、棗色或金褐色。食用未經處理的鹿花菌可以致命,中毒的癥狀包括在食用后幾小時出現嘔吐及腹瀉,接著是頭暈、昏睡及頭痛。嚴重的,5~7日后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