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在總結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正式起步,2010年末,星河生物攜工廠化食用菌第一股概念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食用菌總產量已超過202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產消費國,占世界年總產量的70%以上,但我國工廠化食用菌產量在總產量中所占比重卻不足2%。
上海蔬菜食用菌行業協會日前給易菇網一份數據顯示,當前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最大規模的品種有金針菇、杏鮑菇和蟹味菇(含白玉菇)三大品種,金針菇以雪榕生物與星河生物分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工廠化蟹味菇和白玉菇以雪榕生物日產20噸和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產15噸為前二位。雪榕生物和豐科都坐落在上海奉賢區,是上海工廠化食用菌的代表企業,上海奉賢區也因此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前二十位2011年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范區。
上海蔬菜食用菌行業協會相關人士稱,目前國內工廠化食用菌產業正處上升階段,上海有關方面也在加大對工廠化食用菌產業的扶持力度。保守估計,10年之內工廠化食用菌比例可達總產量的30%。從趨勢上看,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食用菌工廠生產的發展速度要高于歐美和亞洲其它國家,工廠化生產的配套行業也有可能隨之崛起。目前,從技術、資金、品牌等方面來來看,雪榕生物、星河生物和豐科生物則為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發展最具代表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