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縣是我國傳統四大名菇“徽菇”的主產地之一。1998年縣委、縣政府就將食用菌產業列為發展農村經濟八大支柱產業之一。2004年栽培達7000萬袋,產鮮菇(耳)6萬噸,產值達1.2億元,成為我省較大規模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縣。該縣從事食用菌生產的勞力年純收入在5000元以上,解決了1.5萬農村人口就業,帶動了商貿、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2003年,縣成立了食用菌產業開發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農委、財政、工商、技術監督等部門為成員。縣委制定了“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的意見”,政府出臺了“菌種管理暫行辦法”,為食用菌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服務。東至縣還成立了“食用菌產業協會”,擁有會員1206人,全縣有13個重點鄉鎮成立了食用菌產業協會,木塔鄉成立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會(社)員達到4200余人,協會以生產經營者為主體,結合技術、管理等相關人員組成了公益性科普社團和市場經濟組織,使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并合理整合優化各類資源,推廣實施標準化生產技術,使產品檔次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強。
縣農技部門上下聯動,制定技術方案,積極創新種菇技術,縣菌協每年舉辦2-3期培訓班培養種菇技術骨干和能手,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學習傳播技術。
食用菌能迅速發展,離不開大戶的示范帶動,種植大戶自己先掌握了成熟的制種、栽培技術,成為致富帶頭人,“以一帶十”,帶動了周邊農戶的發展,今年官港鎮種植2.5萬袋以上的大戶就有219戶,全縣的大戶不下800戶。
該縣在重點產區官港鎮投資興建了香菇大市場,現已成為皖南菇類產品重要集散地,年交易額達4.2億元,全縣菇類產品的60%通過該市場交易。他們還積極扶植營銷大戶闖市場,全縣從事食用菌營銷大戶近300戶,經紀人286人,年銷耳(菇)干品10萬公斤以上的大戶近300戶,食用菌銷往京、滬、蘇、浙、閩、鄂等十幾個省份的50多個大中城市。
2004年該縣成立了“立方”、“孝芳”菌業有限公司和“興農”菌技研發中心三家民營企業,建立有優質高產示范園片,開展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服務,公司在新產品引種開發方面先行一步,目前引進了雞腿菇、黑木耳、秀珍菇、姬菇、杏鮑菇等珍稀種類示范生產。同時注重品牌開發,2002年官港食用菌基地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注冊了“官港”牌系列名優食用菌產品商標。
安徽在線-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