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正在建蓋姬松茸種植大棚
5月中旬,記者走進云南石屏縣寶秀鎮朱洼子村委會,只見公路兩邊排立著一座座竹草結構的“房子”,難道這里又要建造民族風俗園嗎?“你錯了,這不是建造什么民族風俗園,而是用來栽種姬松茸的。”朱洼子村黨總支書記劉永華向記者介紹說。
姬松茸也稱巴西蘑菇。其菇體圓整、肥厚,鮮嫩可口。今年年初,寶秀鎮引進耿馬福僑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到朱洼子村指導農戶種植姬松茸。
當村民聽說姬松茸這個新鮮事物要在本村種植時,有的村民在私下里偷笑:“山上的菌子一到每年的夏天多的是,還要花錢占地費勞力種植,值嗎?”
種了20多年人工菌的村民李紹華從其他渠道聽說姬松茸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且藥食兩用。干菇除暢銷國內許多大城市外,近年來還遠銷到日、美、韓和新加坡等國,市場需求量大,價格居高不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且種植姬松茸投入成本少,建造一個大棚成本大約7000元,可使用3至5年;而種植姬松茸的主要原料干稻草、干牛糞、甘蔗渣等在當地農村隨處可見,價格低廉,且用完后還可作為上等農家肥。
這些因素都讓李紹華覺得可以在本村發展種植姬松茸。
可是好多村民都不認同李紹華的這種想法,他們覺得盡管姬松茸在市場上很熱銷,但村子地處大山深處,缺水、缺勞力人所共知,最關鍵的是種姬松茸需要技術,誰來提供技術保障,種出姬松茸后能不能賣出去,價格能否像以前一樣高還是個問題。
針對村民們的擔憂,村干部專門從外地聘請有多年種菇經驗的技術員為村民們種植姬松茸提供可靠的制種、供種、栽培等技術支持。同時,耿馬福僑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與村民在開種前就簽訂好收購、銷售合同,種出的姬松茸由該公司以保底價收購。村民們搭建大棚,該公司每個補助2500元、鎮政府補助1000元。
寶秀鎮還在朱洼子村委會投入700多萬元進行了一系列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使水、路、溝渠三通。
種植技術有保障,銷售沒有后顧之憂,再加上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并且是當年建大棚,當年見效益,這些大大提高了村民們種植姬松茸的積極性。村民們認識到種植姬松茸是一個保護生態、保護森林資源、發展經濟的好產業,也是一個變廢為寶、物盡其用、低耗能的好產業,更是一個能使村民們增收致富的好產業。
目前,朱洼子村委會共建有80個姬松茸種植大棚,按照當前村民與商家簽訂的每公斤4元的保護價格,每個大棚年平均收入可達4萬元至5萬元,姬松茸將為該村村民闖出一條廣闊的“錢”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