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休日隨一批志愿者來到地處塞外的河北省豐寧縣湯河鄉小窩鋪村,經歷了一次不尋常的旅游。這里青山環抱,碧水映帶。南邊的深山老林濃蔭蔽日,山雞、野兔、狐貍、狍子……不時出沒其間。北邊一條蜿蜒流淌的湯河傍村而過,水波澄澈見底。白鴨浮游水面,小魚穿梭石縫。吸一口曠野的新鮮空氣沁人心脾,喝一口涓涓流出的山泉水清爽甘甜。山光水色之美令人怡然陶醉。
“開始種蘑菇嘍”只聽得領隊一聲吆喝,志愿者們爭先恐后奔赴兩戶農家院落,手遞手地將事先備好的一根根大棒槌般粗,摻有菌種、木屑、麩皮和石灰的菇菌棒裝入口袋。然后車載人扛,運至半山腰的松林中。在樹叢的空隙處挖出一方方淺坑,碼上一排排菇菌棒,苫土撫平。10天之后,幼菇就會破土而出,再過十來天,黃褐色的香菇、乳白色的臺菇、牡丹花瓣似的白靈菇、保齡球瓶狀的杏鮑菇……即可成熟采摘。一根菇菌棒能生長三茬蘑菇,產量接近兩斤。經過志愿者們半天的勞碌,幾百枚菇菌棒埋入土中。盡管人們汗透衣衫,但每張臉上都掛著笑容。
志愿者們為什么要到塞外種蘑菇?個中緣由還須從保護首都的飲水資源談起。北京市民喝水主要靠密云和懷柔兩個水庫。密云水庫的水源來自潮河和白河。潮河的發源地豐寧;而豐寧境內的湯河又是白河上游的一條支流。為確保下游的密云水庫水質潔凈、水量充沛,地方政府規定潮河與湯河周邊50公里內禁辦工業、禁種水稻。當地農戶只得改種玉米,再加上缺乏其它生財之道,因此生活相對貧困。如何才能幫助這些為北京人飲水作出犧牲的農戶致富?首都的民間生態環保組織“綠家園”攜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免費提供菌種,無償地在小窩鋪村試行推廣林下食用菌生態種植,受到農民歡迎。農戶每家種植一季蘑菇,可收入2000余元。不少志愿者聞訊也紛紛來此效力,在飽覽山水美景的同時,又完成一項支農善舉,可謂一舉兩得,樂在其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