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晚報訊(記者李瑞娟 )豐登人一直有種蘑菇的習慣,曾一度形成規模,但由于市場價格的波動,這一“品牌”產業受到沖擊,跌入低谷。今年,在由專人做技術指導、廠家包銷的情況下,豐登人又種起了蘑菇,而且一種就是200多棚。
今年以來,金鳳區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把奶牛養殖和溫棚蔬菜作為兩大主導產業,大力扶持。豐登鎮在加快二代溫棚發展的同時,又把豐登人一直鐘愛的蘑菇產業列為了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之一,建設了蘑菇基地,從山東引進了專業技術人才,搞新品種開發試驗,引導農民發展。永豐、聯豐村的許多農戶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始種植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平菇、雙孢菇等。在技術人員的精心指導下,農民們一個多月的忙碌終于有了收獲,第一茬蘑菇已經上市,現在每天都有農民捎著箱子到食用菌廠交貨。剛剛摘完平菇的永豐11隊農民唐學保告訴記者,他種的一棚平菇,第一茬就摘了一萬多斤,賣了5000多塊錢。平菇一共要出6茬,估計到明年三月份全部賣完后,一棟棚的平菇純收入要超過一萬元。而且他還種了半棚雙孢菇,賣完后能收入5000元左右。
由于去年種蘑菇沒有掙上錢,而且還白白地搭上了勞力,所以今年鎮上大規模推廣種植蘑菇,有一部分農民為銷路表示擔憂,讓已經打好了的溫棚閑置著。當看到唐學保等同村的農戶每天往食用菌廠送蘑菇后,他們心動了,有近50戶農民已經整好了溫棚,備好了料,等著明年也種蘑菇。聯豐12隊的季占奎今年已經種了一棚雙孢菇,他高興地說:“今年的蘑菇長得好,賣得好,我今年種了一棚,太少了,明年我要再包兩棟棚,多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