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除了常見的茶樹菇、杏鮑菇、金針菇等,常逛菜場的蔡小姐發現了一種新的菌菇——大球蓋菇。這種菇和杏鮑菇一樣,體型較龐大,不過它的腦袋比杏鮑菇大,顏色也深一些,是褐色的。“口感很脆!”這是蔡小姐吃后第一感覺。
大球蓋菇,這是杭州新引進的一種食用菌。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一,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蕈菌之一。
目前在建德、淳安各有20多畝試驗栽培田。西湖區也有一處比較迷你的試驗田,它在杭州芝匯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這里的大球蓋菇已經悄悄上市一段時間了。
這種菌菇身上有許多優點,“好養、生態。”杭州市農科院蔬科所副所長周祖法介紹。大球蓋菇很“混搭”。它可以利用冬閑田與水稻輪作,也可以與茭白、葡萄等經濟蔬菜、水果套種。
它的栽培方式很簡單,且充分利用了秋冬季節空余的土地。“8畝稻田的秸稈可以種一畝的大球蓋菇。它是就地取材,原材料就是稻草、茭白葉和食用菌廢料等”。周祖法說。每年10月下旬接種,發菌2個月。元旦前,天氣不太冷的話,就可以出菇一次。春節后還可以再出2到3次菇。
和其他菌菇不同,大球蓋菇的管理比較粗放,種下去后,基本就甩手不管了。“不打農藥,只要下雨,就會長出菇來。”
杭州芝匯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是西湖區“稻菇輪種”試驗點。合作社負責人趙總今年嘗試種了2畝多,已經采收了2000多斤菇。“一部分鮮菇以4元/斤到5元/斤運到了勾莊等批發市場,一部分進行了腌制。”
“管理成本低,技術要求不高,產量多。”趙總打算今年下半年把種植面積擴大到20多畝。周租法也透露,下半年,余杭的一些茭白種植戶也將開始進行套種。
最近,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對大球蓋菇鮮銷和腌制銷售的市場行情進行了了解。每斤收購價在2元到5元間,零售價六七元。“作為一種新引進的菌菇,不少消費者還有點陌生。”周祖法發現,鮮菇市場還有待培育。“大球蓋菇在火鍋重地四川、重慶那非常受歡迎,這種菇也很適合做火鍋食材。國外市場的認可度也很高”。景寧一家食用菌企業生產的菇已經專門用于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稻草種植大球蓋菇可以大大減少焚燒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市農科院專家認為,今年2月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發展種植大球蓋菇在降低PM2.5方面也將發揮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