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食用菌協會的工作安排,2012年4月16至22日,中國食用菌協會秘書長何海龍、副秘書長劉素梅及相關部門同志一行三人赴浙江省就食用菌循環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考察。
考察得到了當地政府、省協會等各單位的大力支持。考察內容緊密結合食用菌循環經濟,特色鮮明,重點突出。考察組先后考察了杭州華丹農產品有限公司,淳安千島湖桑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淳安金溢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淳安梅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浙江武義壽仙谷藥業有限公司、武義興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單位。
淳安地區,每年有大量修剪下來桑枝、茶枝及采收山核桃后留下的果皮(蒲),還有其他農林下腳料(如闊葉樹葉、玉米芯、豆秸稈、稻草等),這些農林副產物為食用菌生產提供了原料。千島湖桑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以桑枝葉、茶枝種植黑木耳、香菇使農林下腳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山核桃蒲含堿量高,很容易造成環境的污染,梅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因地制宜,采用山核桃蒲種植食用菌,不僅解決了部分原料問題,還很好的保護了自然環境。淳安金溢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主要利用桑枝條生產秀珍菇。100萬棒秀珍菇在出菇旺季每天切下的菇蒂有七八百斤,菇蒂營養成分很高,特別容易滋生菌蠅。會污染環境,處理這些廢料是個大問題。合作社于2009年7月,投資13萬余元,建成一個80立方米的沼氣池后,將廢菌棒、菇蒂經預處理后用作沼氣池發酵原料和開展三沼循環綜合利用,產出的沼氣用作菌棒滅菌和生產基地日常使用,一年可節省柴火費用2萬多元。如果冬天菇房加溫也換用沼氣,一個菇房24小時可節省費用250余元,節約生產成本。沼液沼渣用作有機肥,從而達到治理廢菌棒、菇蒂污染和實現資源化利用的目的。用桑枝條做食用菌,在生產基地建沼氣池,用食用菌廢渣料作發酵原料,產生的沼氣又用于食用菌的生產過程,這樣的循環生產值得推廣。從運行情況來看,用食用菌生產產生的廢料作為沼氣發酵原料,產氣時間短,產氣量充足,即使在菌棒滅菌的高消耗期間也可滿足需求。此外,沼液的排出管道與附近水田的灌溉渠接通,一開閥門,這些田里就能施用有機肥。菌糠(渣)在當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利用,2010、2011兩年在富文、浪川、姜家、威坪、臨歧等鄉鎮開展利用菌糠(渣)栽培姬松茸、雞腿菇、大球蓋菇的試驗。實現了菌糠的轉化再利用,產生了較顯著的經濟效益。
浙江壽仙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國食用菌十大龍頭企業,獨創性的開發了靈芝、石斛可循環利用的栽培模式。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踐,把種植靈芝后的腐木經過處理,制成鐵皮石斛的基質,鐵皮石斛種植結束以后,把廢料用于藏紅花和有機水稻等作物的有機肥料,實現了可持續循環利用的農業生產模式。
通過此次考察,協會對浙江省食用菌在循環經濟產業化方面的發展現狀,有了充分的認識,達到了考察目的。由于時間有限,考察往往也只能是“走馬觀花”,但仍受益良多。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工業化、城市化以及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對各種資源的需求和消耗日益增長,基于我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的國情,黨和國家號召全國人民建設“節約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這正是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農業要發展,資源是基礎,充分利用資源,發揮最大效能,獲取最佳效益,是我們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