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嘉善縣蘑菇產業突破瓶頸開始蛻變


    【發布日期】:2012-04-09  【來源】:易菇網  【作者】:薛佳紅 金豐 劉文書
      汽車行駛在嘉善縣姚莊鎮鄉間的水泥路上,沿途可見散落在農田里的一個個稻草大棚,那是嘉善傳統食用菌產業誕生的“母體”。此行的目的是見證蘑菇大棚在新時代的變遷,而這生產載體變遷的背后,則蘊含著一個傳統產業的蛻變。
      姚莊鎮素有“中國蘑菇之鄉”的美譽,種植蘑菇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全鎮蘑菇單季栽培面積已達2000萬平方尺,是嘉善“白色”產業帶的主導區,也是浙北最大的蘑菇生產基地。
      然而,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嘉善的菇農們遇到了共同的難題:蘑菇栽培季節性極強,每年上市的時間很集中,而有大半年的時間菇房基本閑置。如何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資源?如何才能拉長蘑菇上市的周期?針對這些問題,菇農們開始在大棚上面做起了文章——食用菌工廠化生產。
      “這里有28個出菇房,總栽培面積9萬平方尺。”菇農丁文峰帶記者走進了他新建成的蘑菇“大棚”。全然不同于傳統蘑菇大棚的模樣,這里沒有一根稻草,全是鋼筋水泥澆筑的“車間”,內壁是清一色的保溫材料。
      “如果菇房里面的氣溫低于8攝氏度,蘑菇就會停止生長,而高于25攝氏度時,蘑菇就會直接死掉,它們對氣溫很敏感。”丁文峰說,傳統的蘑菇大棚是“靠天吃飯”,一年一季,現在采用工廠化的生產模式,就可以靈活、準確地控制菇房溫度,進行恒溫生產,而且基本每2個月就能收獲一季。
      盡管丁文峰種蘑菇的時間不長,可他在上海有一個4萬平方米的蘑菇基地,實踐經驗很豐富。“傳統大棚里的溫度不能保證,蘑菇的產量就無法保證;蘑菇季節性地集中上市,供過于求,那么蘑菇的價格就自然無法保證。”說起傳統蘑菇大棚存在的弊端,丁文峰深有感觸地說,傳統大棚種蘑菇用工強度又高又集中,每人每天300元,不僅生產成本增加了,而且還經常會出現“用工荒”。相對而言,眼前的這個工廠式的蘑菇大棚,就不存在這些困擾。
      丁文峰的蘑菇“工廠”正在進行最后的設備調試,他打算近期育種,等5月份傳統蘑菇大棚不再出菇的時候,他的蘑菇剛好上市。反季銷售,價格好不說,恒溫生產預計每平方尺的產量至少能夠提高50%。
      相對于丁文峰種植的雙孢蘑菇而言,姚莊鎮清涼村張加飛種植的杏鮑菇則“嬌貴”得多。“剛開始種蘑菇的時候,我用的是鋼管大棚,外面罩上遮陽膜,可是放進去十個菌包,結果近一半長不出蘑菇。”張加飛告訴記者,杏鮑菇的栽培對溫度、光照等方面都有要求,現在使用的“大棚”由一整套電腦系統控制,可以隨時調節里面的生長環境,除此之外,基地還配備了操作間、接菌室、育菌庫、出菇房和包裝間等,從配料到發酵再到培育,所有的工序基本上都是機器操作,省心省力,還提高了產量和質量。
      據了解,早在去年1月份,張加飛就開始了杏鮑菇工廠化生產的試種,經過1年多的嘗試和完善,現在已經正式開始采摘。目前,張加飛有10間出菇房,每間放了6000袋左右的菌包,基本每天都能摘上500多公斤。問起利潤,張加飛笑著說,這得問財務人員才能算得清楚。
      稻草大棚、鋼管大棚,盡管大棚的起點不同,最后卻都走向工廠化生產的模式。大棚的變遷,又一次昭示了科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的巨大力量,也彰顯了一個傳統產業突破生產瓶頸,開始它的蛻變之旅。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和硕县| 襄汾县| 兴义市| 新竹市| 屏边| 蒙阴县| 扬中市| 永康市| 本溪| 同心县| 云浮市| 泰州市| 盐津县| 林甸县| 遵义市| 山东| 临汾市| 偃师市| 龙门县| 阿勒泰市| 乃东县| 海晏县| 五常市| 嵊州市| 衡阳县| 安塞县| 安多县| 丽江市| 县级市| 佛冈县| 精河县| 白沙| 灵川县| 永嘉县| 浦东新区| 昭平县| 梨树县| 明星| 白朗县| 临泉县|